第59頁(第1/2 頁)
因為它的珍貴,所以在那天展覽之後,仿品也馬上開始出現,琺瑯彩經歷了康雍乾三朝,一共也只有400多件,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瓷器。琺瑯彩的器物,我認為最好看的雍正時期的,它沒有康熙時初燒的那種謹慎和呆板,也沒有乾隆那時的艷俗和繁蓐,是一種很清新很淡雅,很寧靜的一種風格。
琺瑯彩最出名的一次拍賣發生在2007年,一位香港老人在1986年,用110成萬買下了一隻雍正琺瑯彩&ldo;杏林春燕碗&rdo;,在收藏了21年後,他決定把它轉讓給另一個喜歡它的人,這隻碗最後的成交價是港幣1億五千多萬,這就是琺瑯彩的藝術和經濟價值。
這個粉彩,也是創燒於康熙,繁榮於雍正和乾隆。這個粉彩是景德鎮的窯工們受到了琺瑯彩料的影響而改進的一種五彩。
五彩的工藝是單線平塗,粉彩的色料是一種過渡平塗,也就是&ldo;渲染法&rdo;,這種工藝能讓繪畫上有一種過渡,看起來會更生動。早期的粉彩只是在主要部位用的琺瑯料,別的部分還有五彩,因為這種料前期是很稀有的。粉彩的典型工藝就是先用&ldo;玻璃白&rdo;打底,這個玻璃白就是把&ldo;砷&rdo;成份加入到含有&ldo;鉛&rdo;的玻璃中去,這種工藝是五彩中沒有的,所以這也是五彩和粉彩的一個區別。
因為這種重新色料配置讓彩繪可以形成不同的濃淡層次,所以粉彩的繪畫十分生動逼真,我們經常看到像真物一樣的粉彩瓷器繪畫,像一個桃子,該白的地方是白,該青的地方就青,該紅的地方就紅,十分生動。粉彩因為有這種繪畫表現能力,所以被稱為&ldo;軟彩&rdo;,五彩因為只用的是平塗法,所以也叫&ldo;硬彩&rdo;
粉彩最漂亮的器物也是在這雍正時期,因為雍正本人勤政,為人也比較中性,不像他老爸那麼外向,也不像他兒子那麼鬧騰,他的粉彩和琺瑯彩一樣的很淡雅柔麗。
乾隆這個人比較愛熱鬧,他的器物很華麗。他的青花,粉彩,琺瑯彩都畫得很熱烈,畫得比較滿,大紅大紫,像他做過一種粉彩叫&ldo;百花不落地&rdo;,就是一個器物上面全是各種花朵,你看不到一點胎的空隙。他還有一種造型奇特的粉彩叫&ldo;包袱皮兒&rdo;,這種東西很好的展示了粉彩瓷器的繪畫表現能力,有點像姑娘們冬天在肩上披的一個披肩,他在瓷器上也做了一個披肩,用粉彩的高超色彩渲染能力,在一個生硬的瓷器上做出了一個柔美的絲巾,讓人嘆為觀止。
粉彩技藝成熟以後,因為它的超強表現力深受人們的喜愛,於是除了官窯外,民窯也大量的生產,這是第一種能真正影響到青花產量的瓷器,青花從誕生那天起因為工藝簡單,繪畫精美,一直是中國瓷器的龍頭老大,粉彩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格局。民窯粉彩的工藝因為不受官窯限制,所以發展很快,很多精美的民窯粉彩產品質量和繪畫已經達到或是超過了官窯水平,這種粉彩有個好玩的名字,叫&ldo;氣死官窯&rdo;。
清代還有很多新燒的單色釉瓷器,像郎窯紅,豇豆紅,霽紅釉,這三種都是以銅為呈色劑,做成的紅釉瓷器。
郎窯紅是康熙時的陶官郎延極發明的一種紅釉瓷,色彩十分艷麗,鮮艷的紅色,厚釉,有細開片,釉自然下流,聚於底,但不過足,所以呈色自下而上,越來越淺,器物口部可見白胎,亦稱&ldo;燈草口&rdo;
豇豆紅也產於同一時期,但是它不如郎窯紅那麼鮮艷,稍稍發暗,呈色溫潤淡雅,所以也稱為&ldo;娃娃臉&rdo;或是&ldo;桃花片&rdo;。
霽紅釉呈色更暗,有點發暈,比較深沉,發色很均勻,但是釉面不太不整,釉面有桔皮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