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2 頁)
駐守邊關的宴擎, 就是燕王給自己找的好處!
別看如今晏家好似落寞了,宴擎作為晏家僅剩的嫡系也不過是個三品武將, 還常年駐守在邊城這樣鳥不拉屎的地方。可晏家的能量並不止於此,晏家世代將門,一代代人積累下來的不止是威望, 更有數不清的人脈。毫不誇張的說,如今朝中武將有近半都與晏家有牽扯。
不是所有人都能銘記過往,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忘恩負義。這近半的武將中, 只要還有三分之一記得晏家的好,對於燕王來說就已經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了‐‐當然, 如果晏家的影響力再大些,或者宴擎的官職再高些,他也就不敢招惹了,否則皇帝對他再是寵愛也不會放任。
燕王心中一番盤算, 終於對身邊的侍衛道:&ldo;去請宴將軍進來吧。&rdo;
宴擎來了,他也不傻,行禮後開門見山道:&ldo;南城門外來了一群胡兵,他們帶著王爺的車駕,宣稱生擒了王爺,以此要挾將士們開啟城門。&rdo;說著頓了頓,覷了眼燕王神色,看不出什麼便又道:&ldo;末將自知王爺英明神武,那不過是胡人虛張聲勢,因此便讓人拒了。&rdo;
燕王知道他的意思,是怕自己怪罪才來走這一遭。許多事兩人其實心照不宣,但燕王顯然不會就這樣輕易放過宴擎,讓他置身事外,因此長嘆一聲道:&ldo;宴將軍過譽了,本王哪裡是什麼英明神武啊,明明是被人追得惶惶然如喪家之犬。&rdo;
這話說得有些過了,也沒人會如此自貶。可這樣的話出自燕王之口,聽得宴擎眉心一跳,頓時將心中的警惕又添了三分。他更謹慎了,思量著開口道:&ldo;邊城有變,此乃末將之過。&rdo;
燕王聞言一時沒再說什麼,只定定的看著宴擎,那目光似乎平靜又似乎帶著譴責,彷彿真覺得邊城之變是宴擎的過錯一般。然後在宴擎覺察到後,他又移開了目光,開口說道:&ldo;這豈是將軍之過。我雖不善兵事,卻也聽到了些關於城破的訊息,實為國賊所為!&rdo;
說到最後一句時,燕王的聲音陡然加重了許多,彷彿咬牙切齒,也彷彿意有所指。
宴擎聽出來了,但他並不想接茬,於是道:&ldo;無論如何,末將都有失察之罪。待到胡兵退去,末將自當上書請罪。幸而殿下萬金之軀無損,末將此番帶了些人來,正可守衛殿下。&rdo;
燕王倒也不惱,事實上他一直都知道晏家人從不參與皇權之爭。這是晏家的立身之道,他們算是純臣,從來都只忠於皇帝,也是因此歷代帝王才能容忍晏家在軍中的影響力。
對此,燕王也是欣賞的,如果他當上皇帝肯定也很喜歡晏家這樣的處世之道,但他現在卻需要晏家的力量‐‐偌大一個晏家,嫡系卻只剩下了宴擎和宴黎兩個人,他們在軍中的影響力勢必會逐漸減少,那麼曾經固守的那些,還有必要堅持下去嗎?
燕王暗暗垂眸,心中並不焦躁,正想繼續說些什麼,卻聽外間陡然喧鬧了起來。
這時節,戰事未休,喧鬧可不算什麼好事!
燕王和宴擎心中都是一跳,宴擎甚至警覺的拔出了隨身的佩刀,然後小心翼翼的向著房門走去。在他開啟房門的那一瞬間,便見一道雪亮的刀光攜著莫大威勢,向著他的面門直劈而來……
偷襲這種事,便是要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利益。
宴黎的偷襲計劃相當粗糙,也並沒有多少人手可供他調動,但&ldo;出其不意&rdo;這四個字就足以彌補一切。就好像邊城守軍大白天就被胡人成功襲營,殺了個片甲不留,追根究底也不過是因為沒想到。當時他們沒想到胡人會在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