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2 頁)
我低下頭獨自拿起杯盞,一飲而盡。
&ldo;對了,殿下不是有話想和三思哥哥說嗎?正好你們兩個男人去聊你們的,我們三個說說話,省的你們在拘謹。&rdo;氣氛突然尷尬起來,武敏南為我解圍道。
&ldo;也是,那邊不打擾你們了,三思兄,可否隨我到書房來閒話幾句。&rdo;我起身招呼了隆基,三人一同去了書房。
夜裡送走客人,隆基悶悶不樂的來找我。&ldo;父王,您為何要向那種鼠輩示好?只因為那個水性楊花的女人?莫不是被那女人迷惑,忘了武家兩兄弟是如何殘害忠良的了?&rdo;
我正思考著夜裡同武三思的那番交談,聽見隆基的話,勃然大怒,抄起手邊的書砸在他身上:&ldo;放肆,這兒還輪不到你來評價上官婉兒怎樣。&rdo;
隆基被我過激的反應嚇了一跳,我厭惡的揮揮手:&ldo;出去,別來煩我。&rdo;
我與武三思言明,想與他聯手,我對他說,我和他都是次子,爭來爭去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況且武承嗣心胸狹隘,不能容人,與其這樣,不如擁立李顯李旦這二人之一做個傀儡皇帝。
武三思如今還以為自己有機會做太子,自然不會立刻答應我,只需等他知無望之時,借他扳倒武承嗣。
隆基氣沖沖的走了,他走之後,我才覺得不妥,他來我家中兩年,我頗為喜歡他,一向慣著他從不說重話。等了一個多時辰,估摸著他已經睡了,悄悄去了他房中,看他熟睡的樣子,輕輕撫了撫他的額頭。見他枕邊放著一本書,想拿去放在書案上,封面上寫著&ldo;漢書&rdo;二字,我隨手翻開,卻見是一本詩集,細細一看,篇篇皆是婉兒所作,再端詳一下封面,顯然是被拆下換上的&ldo;漢書&rdo;,我無奈的看了眼隆基,將書放回枕邊。
太平獻張昌宗給武皇,本希望能安插個人在武皇身邊,卻不想那小人一旦得志便忘乎所以,他和哥哥張易之加官晉爵,獨得恩寵之後,便後善於巴結的三思承嗣臭味相投,反成了武家的幫手。
朝中元老皆有些坐不住了,如今武皇年事已高,太子遲遲未定,稍有變故後果不堪設想。狄公屢次三番勸說武皇召李顯回朝都未果,事情陷入僵局。
好在天助李唐,這年突厥默啜因武皇派武家子弟去和親心生不滿,藉口突厥世受李氏恩惠,聞李氏皇子尚在,要起兵擁戴李顯光復李唐。
藉此機會,朝臣屢屢上表,請求迎回李顯,讓突厥出師無名。見人心所向,武皇終於有所動搖,時隔十四年,李顯被從流放之地召回。
作者有話要說: 一個好訊息,一個壞訊息。好訊息是我大概下週也可以更新這麼頻繁。壞訊息是我大概下週之後到十二月初需要消失一段時間。所以,大家是選擇下週多更幾篇發出來?還是下週開始一週只更新一篇?到十二月我回來繼續寫。其實就是先看後看的問題,大家決定吧。?
第56章 第五十五章
李顯回朝,有人歡喜有人憂。我和宰相李昭德同入宮門之時,見十幾個平民百姓打扮的人在門口喧譁。走近一看,又是王慶之帶了十幾個洛陽百姓來請命。此人先前在大造祥瑞之事上受武皇賞識,雖是一介平民,卻許他隨意入宮面聖。
這次他前來,顯然是武承嗣授意,上百姓聯名書,請立承嗣為太子。他一人可隨意入宮,但攜十數人,守衛便犯了難,不敢放他進去。
&ldo;殿下可有膽量?&rdo;李昭德一向脾氣火爆,做事不計後果。
&ldo;什麼膽量?李大人想做什麼?&rdo;我看著前面嘈雜的人群。
&ldo;殿下可覺得武承嗣那廝氣焰過分囂張了?&rdo;李昭德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