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第1/2 頁)
宗澤本次來,戶部已經給他勾繪出重點。所查一切除了一條外,其他都屬子虛烏有之說。而這條就是……讀書人少了。識字人多,不代表讀書人也多。一是商業、工業節奏的加快,二是陽平未有任何鼓勵舉子措施,三是國子監重點負責識字,四是印刷排版朝商業高利潤進化,五是枯澀難懂的文字在陽平的銷量遠小於一本通俗小說。
科舉是朝廷選拔官員之重,而歐陽身為狀元,本地學識廢弛。生員一體責罰,要說陽平對歐陽有意見的人,就是那些生員,還有幾名舉人。宗澤拜見了國子監左右一問就得知,歐陽動了手腳。成立了一個陽平書院,把一干古董全部扔了進去,而真正的國子監是連論語都解釋不清楚的人,而他們日常工作就是教導人識字,還有研究發揚雜科。但這些人的俸祿竟然是陽平書院人俸祿的十倍之多,其中有兩人因為授課出色,竟然達到十五倍之巨,甚至都超過了正四品官員的俸祿。
第114章 第一次金融風暴
宗澤是很公正的人,他把陽平見識的匯總非常詳細的報到了戶部,戶部在第二天朝會前就把這份上表遞程了內閣,而後內閣再遞到了皇帝那。
張邦昌道:「陛下,宗大人道,據他所查,有三成的生員放棄了續讀,而本地這兩年的生員資歷僅僅多了八人,這是大宋極為罕見之事。」
趙玉問:「國子監怎麼沒有上報?」
「回陛下,上面說的清楚。國子監有人報到了州里,州里也派人來詢問,但沒有下文。」
「朕就奇怪一件事,這歐陽不是鼓勵人識字嗎?怎麼反落個廢宋根基的罪名?」
蔡京在一邊道:「回陛下,歐大人是重字不重文。朝廷選仕是選文不選字。臣看歐大人出發點雖好,但有些急功冒進。」
「恩!」趙玉點點頭問:「那你們的意思是?」
「不如換任知縣。壽州刺史一職恰有空缺。」
「從五品?不準,朕說過其三年不得升遷,這麼快就反悔,天下人會如何議論。」
王黺道:「蔡相的意思是,這歐陽得挪個位置,大臣們都是科舉出身,現在都在議論著呢。歐大人報紙辦的好,不如就調回京城,陛下也可以當天就看見最新訊息。」
「恩,讓朕考慮考慮,你們上個表章!」
……
這訊息被李逸風挖出,第一時間送到了陽平。一干人等聽說這訊息皆是大驚。蘇老爺倒是見識的廣,一句話點破了其中奧秘:「陽平現在是香饃饃。」而今誰都知道陽平這知縣將是最肥的缺。
李逸風道:「京城謠言說,三年知州,比不得陽平一書吏。」
「人家眼紅了,嫉妒了。」甘信一邊冷笑道:「我每月拿一百貫,他們看不下去,自己想來拿了。」
蘇老爺點頭:「主要是大人風頭太盛,而今這一路誰不知道大人的名號。辦報紙、起武舉、收宋江。還有陽平商業協會,陽平軍廠。最糟糕是,大人朝中無人。而皇帝那邊,當然是希望大人上京專心辦報,她自然是求之不得。」
歐陽呵呵一笑:「這意思是,我呆在這陽平,讓朝廷上下都不舒服了?只要我換個位置,大家都開心了?」
「是這個意思。要不也不會讓宗澤這樣名聲甚好的官員來查陽平。」蘇老爺道:「得想個對策,否則陽平再無出頭之日。」
甘通道:「不如直接去見皇上,告訴她,大人你不想走。」
「皇上問:你為什麼不想走呢?是因為陽平富庶,還是因為陽平沒了你不行?或者是你以為天下就你最能?」
「……」甘信苦惱,還真沒能站的住腳的不走理由。現在痛腳被人抓在手上,皇帝出於保護歐陽目的出發,也會想將其調換下崗位。再說,真賴不走,大臣們可是要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