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鎮魔驅邪司(第1/2 頁)
魯雄遞上本章。
一旁侍駕官上前,從魯雄手中接過本章,查驗無誤,這才遞給人皇殷郊。
人皇殷郊接過本章,仔細翻閱。
看過之後。
點了點頭:“著眾文武,一同看過本章,閱後共議。”
侍駕官從人皇殷郊手中接過本章,傳給首相比干,比干翻閱之後,傳給聞太師、武成王黃飛虎,四大國公以及滿朝文武。
待眾人都翻閱之後,本章重回人皇殷郊手中。
人皇殷郊看著魯雄,臉色有些沉重:“魯將軍一心為國為民,朕心甚慰。
魯將軍本章中說的明白,在魯將軍行走天下,開溝挖渠、鑿井的過程中,他見識了許多民間疾苦。
共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民間各地有著妖孽、異神作祟,向百姓們索取財物,甚至兇殘橫暴之輩,直接吃人,圈養百姓,以百姓為食物。
第二類是各地的百姓種地的所獲得的五穀非常的少,除去交給朝廷的稅收之後,幾乎是家家食不果腹,秋冬難捱,尤其是今年大旱,上半年幾乎顆粒無收,下半年雨水來得又晚,下半年的收貨,更會大幅度的減產或者絕產。
第三類是很多地方的語言文字、度量衡、錢幣都有所不同,無論是溝通,還是標準,還是錢幣兌換,都非常的麻煩。
往往走到一個地方,就要學校一個地方的語言文字,否則都沒有辦法交流。
度量衡也是不同,故而挖溝開渠,記錄工事,都非常的不方便。
這三個問題,事關民生,乃是國之重事,各位臣工,有何辦法解決,可以暢所欲言。”
朝廷一陣沉默,這樣的問題,確確實實,一直存在,殷商建國數百年,都是如此。
首相比干是文臣之首,人皇殷郊相問,其他臣工沉默,一時沒有頭緒的情況下,自然要挺身而出,獻言獻策:“陛下,魯將軍提的三個問題,事關國計民生,牽扯甚多,想要做到並不容易。第一個問題,民間各地喲這妖孽、邪祟、異神肆虐,一是百姓愚昧,而是妖孽、邪祟、異神兇殘橫暴,百姓恐懼。
這些妖孽、邪祟、異神,有的行蹤隱秘,不宜發現,百姓有知曉者,生恐報復,不敢向朝廷揭發,任由它們坐大。
二是這些妖孽、邪祟、異神,有著法力神通,不是普通人可以對付的,需要修行者,才能夠對付,可是我朝雖然能人無數,強者輩出,卻需要守護關卡,難以趕赴各處。
第二個問題,自地皇神農發現五穀之後,我朝百姓,就開始種植五穀,只是產量一直不高,畝產百斤左右,這還是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
老百姓種地,看天吃飯,若是遇到不好的天氣,時有絕產的情況發生。
數口之家,種上幾十畝地,除去稅收,確實難以維持生計。
但是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五穀產量乃是天定,無法改變,臣等有心改變,無力做到,還請陛下恕罪。
第三個問題天下諸侯八百,種族繁多,又有俗話說離鄉三里路,別是一鄉風,莫說八百諸侯各地,就算是朝歌附近,都是風俗不同,語言各異,度量衡並不統一,各地諸侯國,又有鑄幣權,所造錢幣,和殷商不同,也和其他諸侯不同,想要一統,難如登天。
這三個問題,一直都是存在,幾乎無解,老臣無能,不知其法。”
人皇殷郊沉吟不語。
首相比干有些慚愧的退下。
人皇遇到問題,身為首相,只能說出困難,卻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汗顏,覺得愧對首相之位。
一旁聞太師上前道:“陛下,臣有話說。”
看見聞太師出列,人皇殷郊臉上一喜:“太師是殷商肱股之臣,才高八斗,武可定國,必然有高見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