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2 頁)
就如同先前所預料的, 一日酣戰。等到天黑,雙方各自鳴金收兵。崔英和徐應驍點了點兵將, 死傷不算少, 畢竟吐蕃彪悍眾所皆知。但要是和之前預估的死傷數額相比較,那已經少得多了。
&ldo;陛下親臨,士氣大振, 大夥兒都豁出去了。&rdo;徐應驍如此說的時候,容色疲倦,神情卻振奮一如晨起之時。&ldo;便是明日吐蕃再強攻,臣也有把握。&rdo;
對守城一方來說,只要城未破, 那都是勝利。
朕點點頭,崔英聞言則笑道:&ldo;徐將軍這話說得極是不妥。明日哪裡還輪得著吐蕃強攻?輪也該輪到我們了罷?&rdo;
徐應驍一怔, 隨即大笑:&ldo;沒錯沒錯, 瞧我這一時糊塗!謝相白日裡已經混在軍士中出城,此時應當與隴右來的大軍匯合了!&rdo;
&ldo;若是一切順利,應當如此。&rdo;崔英點頭贊同,&ldo;雖然我們都稱他一聲謝相, 但謝相當年也是軍營出身,戰績彪炳,從來不曾出過差錯。對謝相而言,率隴右軍從北側包抄, 也不過是寶刀再試而已!&rdo;
他們兩人都對謝鏡愚抱有極大的信心,朕也放心了點。畢竟理智上知道風險很小, 也剋制不住感情。&ldo;朕瞧著,比起兵士,還是慕容將軍養的兩隻鷹更快些。&rdo;
剛剛慕容起送了信來,說八千兵士已然安全經過最險峻的懸崖山路,眼見著就要抵達吐蕃大軍後方。朕便回信叫他辛苦一些,連夜行軍,再在吐蕃回途的必經之路上撒上鐵蒺藜,之後就可以逸待勞了。
崔英和徐應驍自然知道這些,但說到用鷹送信……
&ldo;吐谷渾人擅長馴鷹,慕容將軍更是其中好手。可蒼鷹畢竟難得,臣以為,多訓練些信鴿也可。&rdo;
但就算朕不說他們也都知道,高原密林之間,本來就不太適合鴿子。&ldo;這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待到日後有所空暇,再好好嚮慕容將軍討教。&rdo;朕道,又望了望外頭天色,&ldo;快要戌時了罷?兩位將軍早些歇下,好為明日之戰養足精神。&rdo;
崔英和徐應驍便稱謝退下了。朕又坐了一會兒,沒覺著如何困,便起身去了傷兵營。
說到傷兵,入目情形自然好看不了,屋子裡到處都是血和藥混合的腥苦氣息。便是隨後抵達的幾個御醫全都上陣幫忙,也是忙得團團轉。
如今朕沒了掩飾身份的必要,更何況一襲繡有五爪金龍的大氅放哪兒都能第一時間引起眾人注意。朕一進門,就不得不連稱免禮,而後一一安撫過去。不知道是因為近距離見到活的皇帝還是因為白日裡的三箭,眾位兵士望向朕的目光裡非但沒有怨恨,還滿是緊張欽慕。
說實話,被佩服的感覺很好,但看他們一身傷,朕便高興不起來。故而,朕只待了一陣子,轉頭又登上了西城樓。
因著大戰的緣故,今夜城外的長明燈並沒昨夜點得遠。匆忙之間,戰場並未徹底打掃乾淨,殘刀斷槍到處都是,更別提那些不知何人的肢體碎片了。修羅煉獄,莫過於此;朕於心不忍,然而這並不是於心不忍便能解決的問題……
當年父皇東徵西戰,是如何面對這一切的呢?
如今天下傳到朕手中,朕又要如何才能儘可能地消弭戰爭?
畏戰不可行,好戰不可行;要在它們之中取得平衡,卻比偏向任何一方都難……
朕忽而明白了謝鏡愚問那兩句的用意。鏡者,正身也;愚者,矇蔽也,亦可作不明事理解。
&ldo;謝老爺子不愧當世大儒,真是取得一手好名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