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世襲千戶王佑安(第1/2 頁)
守護他的人一激靈就從椅子上站起來,倒了一杯水,用手扶著王佑安坐起來準備喂他喝水。王佑安接過水杯對他說:“你先把門關上。”張武沒有多話站起來就回去關好門,馬上又回來,站在床邊,等待王佑安的下一個指令。王佑安用手指了指床邊的凳子,說你先坐下,我有事跟你講,那人聽了,我不推辭,直接就坐在了凳子上,王又安這時才看清楚這個守護他的人,穿著一件青色的衣服,看起來像一個管家的打扮,整個臉形像刀削斧刻一樣,特別是一雙眼睛非常有神,感覺就像出鞘的刀鋒,整個人看起來都像一把刀一樣,雖然打扮是一個管家之類的打扮,但整個人氣質更像一個士兵。王佑安看著這人的眼睛,非常鄭重的對他說:“我實際上兩天前都醒過來了,但我這次受傷傷到了頭部,所有事情我都記不起來了,我甚至不知道我自己是誰。我這兩天一直在找我信任的人,我只能對我信任的人說這些話,所以我觀察了你兩天才決定對你講這些事情,我看你也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絕對會保密的,我現在非常需要了解所有的事情,你給我介紹一下週圍發生的事情。”這個人聽見他說自己頭部受傷,所有事情都記不起來,這個人驚得嘴巴都張大了,然後聽到說觀察他幾天,說他是最信任的人,臉上那激動的神色非常的明顯,雖然坐在椅子上,但身形坐得更加挺拔了。
這人捋了捋思路,開始說話:“我的名字叫張武,是千戶家的管家,千戶大人,你的名叫王木字幼安,18歲,是世襲千戶。”頓了頓,臉上露出悲慼之色接著說:“你的父親王舉成,你們祖上是陳友定將軍的部屬,歸附朝庭就一直駐守在此。我受你父親大恩,在你們家做管家。你父親兩個月前出海遇海盜不幸。你承襲了千戶之職,這次接瓊州衛同知李運水命令出海剿匪,你被桅杆砸中,生死難料。老夫人連遭兩次打擊,加上身體有恙,就西去了。因為你一直未醒,家中無人做主,四天了一直沒有安葬。”王佑安聽到這裡對張武肅然起敬,拱手對他說:“辛苦張叔了,這兩天你就安排母親下葬的事吧。另外安排一個可靠的人守護我就行。家裡還有其他人嗎?”張武說:“千戶大人人丁不旺,夫人生下你後身體大虧,就再沒有生養。千戶大人與夫人感情甚篤,不願納妾,所以只有你一個。家裡還有家丁二十二人,都是跟隨大人多年的老卒,僕婦和丫鬟各兩人是伺候老夫人的,都是老人了。”“千戶所裡面的情況呢?”王佑安又接著問。張武想了一下回答說:“千戶所目前這邊在冊兵丁有800多人,加上軍戶其家屬大約有兩三千人左右,有五個百戶是都是當年陳將軍的部屬,其他的五個百戶是朝庭安置的一些流民,百戶官都是從其他地方調整過來的,登記在冊的800多人能夠真正做戰的人不足200,其餘的人基本都只能種種地,打打魚,所以我們在兩次剿匪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損失非常慘重,現在大家都吃不飽,根本沒有心思進行訓練,千戶大人也體恤大家,所以很少進行訓練,真正堅持訓練的,就只有我們這20多個家丁和百戶的家丁了。”衛所制度就是典型的府兵制,其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利用勞動力,在維持軍事防禦的同時,還能夠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衛所制度是從元末開始建立,一方面是籌集部隊的糧餉,另一方面也取得安置流民的作用,明朝洪武年間對安定民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士兵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到了明朝中後期,地方將領開始把士兵變為勞工,或向他們“賣閒”,就是每個月交納一定銀兩就可以免除軍事訓練。有些軍官還會強令手下士兵像農奴一樣為其耕田。到了明末時期,衛所制度就走向了崩壞,衛所的土地已經成為各級將官的私有土地,再加上100多年來沒有大的戰爭,會所裡面計程車兵基本不再進行訓練,衛所裡面的將官就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主,而士兵就成了這些將官的奴隸或者佃戶,像王舉成這種本身就是招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