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王思政:玉璧(第1/4 頁)
542年,十月,絳郡。
王思政站在城頭,平靜地觀察著玉璧的東北方向。
玉璧的東北是彎彎曲曲的汾水,以及汾水兩岸狹長平整的谷地。如果在往年,這個季節的谷地中應該到處是剛剛收割完的莊稼,但此時此刻,熟悉的景象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成千上萬盔明甲亮的東魏士兵以及隨軍的馬匹輜重。
這是高歡在四年中場休息之後,主動對西魏發起的又一次大規模進攻。
跟之前兩次不同的是,現在河東地區已經變成了西魏的地盤,所以高歡必須先拿下河東,才能從龍門或者蒲坂過黃河進入關中。
這次東魏的出征規模不亞於沙苑之戰,總人數大概在二十萬左右。大部隊從晉陽出發沿汾河谷地一路南下,前後連營四十餘里,汾水沿岸差不多都給填滿了。
結果前鋒部隊剛出晉州沒多遠,就碰到了玉璧城這顆釘子。
高歡對玉璧很陌生。他做過晉州刺史,前幾次出征也都經過河東,在他的印象裡,這裡本來是沒有任何防禦工事的。
玉璧的確是一座剛建沒多久的新城,籌劃建造這座城的人,就是現在的守將王思政。
四年前河橋之戰結束的時候,宇文泰領兵退回關中,王思政被任命為東道行臺,留守弘農。嚴格來說,這個東道行臺只能算是個榮譽稱號,因為當時宇文泰自己都沒多少兵,能分給王思政的就更少了,而且防守東魏這種重要工作也不可能全壓給王思政一個人。
換做別人的話,直接根據領導安排呆在弘農就算萬事大吉了,畢竟弘農是漕運中心,不用擔心糧草問題,而且北面是河東,身後是潼關,打不過隨時可撤走,工作壓力也不大,是划水摸魚混資歷的絕佳選擇。
但王思政是個認真的人,作為非嫡系將領,難得宇文泰這次如此信任自己,給自己委派了這麼重要的工作,就算是個虛銜我也要把它給做實了。
作為東道行臺,必須對抵抗東魏的下一次進攻進攻負起主要責任。王思政認真分析了東魏可能的進攻路線,覺得要對付高歡下一次進攻的話,弘農並不是最關鍵的地方。
總體來看,東魏打西魏的路線可以分為北、中、南三個方向,其中北路是從晉陽出兵,經臨汾盆地抵達河東,再從渡口過黃河進入關中;中路是從洛陽出兵,沿著崤函道過弘農經潼關進入關中;南路是從荊州出兵,沿著武關道經上洛進入關中。
相對而言,南路過於繞遠,而且需要過武關翻秦嶺,山路崎嶇,不適合大部隊作戰;中路雖然是常規進攻路線,但中間有潼關這座險要的關隘,直接攻打的難度非常大;而北路由於有多個可供過河的渡口,西魏方面基本無險可守,自然就成了對東魏最有利的選擇。實際上,高歡之前兩次進攻,主力部隊走的都是北路。
好在宇文泰運氣爆棚,不僅奇蹟般地頂住了高歡的前兩次進攻,取得了小關和沙苑兩次大捷,還順勢拿下了河東,給高歡的下一次北路進攻增加了不少難度。但如果替高歡算一筆賬,他下次進攻肯定還是走北路比較划算,頂多前面加一個先打下河東的任務副本而已。
河東離晉陽近,離關中遠,關鍵路線上又沒有堅城要隘,如果東魏突然發起大規模進攻的話,搞不好在西魏援軍趕過來之前就能把河東給踩平了。
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趁河東還屬於自己的時候,在東魏的進攻路線上修建一座堅固的防禦堡壘,讓敵人一時半會兒啃不下來。
王思政在傷還沒有好利索的情況下,就親自跑到河東一帶考察地形,最終選中了玉璧這個地方。
玉璧位於建州絳郡稷山縣(今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向南十二里,這裡有一塊突出的黃土高臺橫扼在汾水南岸,平地隆起將近四五十米,頂部平整寬廣,四周卻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