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高歡:再起刀兵(第1/4 頁)
537年,九月,晉陽。
弘農失守深深刺痛了高歡的神經,他終於決定再次起兵去討伐宇文泰。
從年初小關之敗算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七八個月的時間了,這段時間高歡之所以一直隱忍著沒有出兵報仇,是因為東魏內部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處理,連續用兵要冒很大的風險。
概括來說,東魏當前最要命的問題有如下幾個:
第一個問題,是國內的人心還不穩定。
高歡跟元修之間的對抗長達兩年之久,最後還把元修趕出洛陽,這整個過程實在是太拉風了,全天下都知道他公開對抗皇帝這件事,很多人對此也頗有微詞。相比之下,元修雖然最終死在宇文泰手上,過程卻要低調得多,而且宇文泰又尊重元氏皇族的意見讓年長的元寶炬繼位,沒有像高歡一樣立一個小皇帝,因此相當一部分人還是認為北魏的正朔在西魏那一邊。
山西和河北是高歡的基本盤,相對還比較穩固,但河東和河南就不一樣了,這些地區處於東西魏交接地帶,各級管理又被當地的世家大族所把持,這些家族的政治立場直接關係到地區的穩定。比如河東薛氏就是典型的代表,家族中的政治分歧相當大,如今河東還在東魏的掌控下,完全是因為高歡的實力壓制,一旦局勢出現逆轉,很多傾向於西魏的人就會伺機而動。
為了穩固東魏的民心,高歡也處處小心謹慎,生怕被人挑出更多的毛病。
首先,高歡極力辭掉了相國的職位,只保留丞相一職。
自春秋秦漢以來,相國都是國家的二號人物,而丞相只不過是相國的助手。後來由於相國權力實在太大,很多時候不再設立,其職能也轉移給丞相。雖然兩者乾的活兒基本差不多,但相國的政治意義實在太大了,很容易惹人非議,還是不接受的好。
其次,高歡又堅決辭掉了元善見授予給他的九錫。畢竟歷史上接受過這玩意的人基本都篡位了,現在這種局勢下打死也不能碰。
再次,高歡吸取了當初跟元修缺乏溝通漸行漸遠的教訓,主動跟皇帝元善見保持聯絡。當時的東魏是雙中心制,首都鄴城是政治中心,高歡所在的晉陽則是軍事中心。為了體現出對皇帝的尊重,高歡經常會親自趕往鄴城向皇帝彙報工作。
此外,高歡在生活小事上也異常謹慎。有一次他在汾陽天池附近散心,偶然撿到一塊石頭,上面的紋理看起來像“六王三川”幾個字,看著很奇怪,於是問陽休之這是啥意思。
陽休之就是當初賀拔勝的行臺右丞,但他最後沒有跟賀拔勝去關中,而是提前投奔了東魏,目前擔任高澄的行臺郎中。
陽休之回答說:“六指的是就是高王你(高歡字賀六渾),王指的是當有天下,三川指的是黃河、洛水和伊水,也可以指涇水、渭水和洛水,總之就是說大王當受天命,這是大吉之兆。”
高歡嚇壞了,我啥都不做都有人說我要謀權篡位呢,現在再蹦出這麼塊石頭更解釋不清楚了,他趕緊讓陽休之千萬別再亂說話。
結果這事兒不知道怎麼被杜弼知道了。杜弼是小關之戰時竇泰的監軍,竇泰兵敗之後,杜弼領著幾個親信跑到了弘農,被當時的陝州刺史劉貴抓起來押送晉陽。按說竇泰不聽指揮盲目出兵,作為監軍是有重大責任的。但高歡也知道竇泰的倔脾氣,只能怪自己用人不當,沒辦法強求杜弼,所以把他痛罵一頓之後也就算了。後來由於杜弼的確有才華,又把他提拔為自己的大行臺郎中。
杜弼才華雖好,但揣度領導意圖的能力卻很差。他也不知道咋想的,偷偷跑去勸高歡順天應人,直接受禪當皇帝多好。高歡氣得差點兒原地去世,順手操起個棒子直接把杜弼給打跑了。
總之,在第一次出兵失利,而且國內內部人心還沒有完全穩定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