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拿掉一本(第1/4 頁)
遲春早最近一年多的日子過得舒坦,舒坦到有點不真實的感覺。
在起初他只是大學裡一普通文科副教授,每天上課下課,然後回家喝兩杯酒後,牢騷滿腹,就開始罵天罵地罵娘。以至於跟同事,跟領導,跟兒子關係緊張。
可見這人一不順起來,那是處處不順。
不過,自從那次在孫朝陽作品研討會懟了國內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後,一切好像都變了。
老遲一口氣寫了好幾篇研究論文為孫朝陽張目,竟陰差陽差地趕上了尋根文學研究大潮。然後,幸運女神開始向他露出微笑。
很快,遲春早評了正教授,後又因為學術成就評為文學院副院長。
現在更不得了啦,他成為沈學大師兄,開創了一個學術門類,好處便源源不絕而來。現在出門在外,別人看到他,神情都是異常恭敬地喊一聲“遲教授。”
各類資源都在向他傾斜,有國家的專項研究基金,有各類學術報告,有公費旅遊度假。另外,學校還讓他帶博士生,這可是以前自己連想都不敢想的。
遲春早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結識了孫朝陽。或許朝陽同志不能為自己帶來實在的好處,但這人似乎有種特質,任何和他沾邊的人運氣都非常好。有時候人啊,不得不相信命數這種東西。
所謂,時來天地皆協力,春風得意馬蹄輕。
中協那邊有意把魯獎辦成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與茅盾獎並列,能夠做評委,可以把遲教授的聲譽推到另一個高峰。
魯獎是綜合類文學大獎,囊括了所有的文學型別,有中短篇小說,有詩歌,有散文,雜文、有文藝評論,有文學翻譯……林林總總,工程浩大。
按照門類,評審委員會下面設了該項獎的辦公室。
遲春早本來在辦公室裡只是一個普通評委,但因為是新學科帶頭人,加上師兄弟們的協力,竟成為散文辦公室的副主任,負責具體推薦工作。
忙碌了一個多月,各地各單位報上來的散文作品總算是篩選出來,候選。
魯獎的獎項很多,不像茅盾獎只給長篇小說。長篇小說因為體量大的緣故,第一屆也就區區幾本。魯獎則不同,按照評委會設定,短篇小說有六個名額,中篇小說名額初步定為十本,酌量增減,沒辦法,如今中篇小說實在太繁榮了,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實在難以捨棄。
報告文學獎初步預計有十個名額,酌情增減。之所以給這麼多名額,那是因為報告文學也紅,其中很多內容都比較犀利。比如最近一年發表在《人民文學》上反映南疆兩山炮戰的《覆蓋覆蓋》,反映西海固地區脫貧攻堅的幾篇文章,都在讀者中引起巨大反響。《人民文學》已經成為新時期報告文學的一大陣地,很多讀者都是衝著報告文學去買的書,沒辦法,這些內容你在報紙和電視新聞報道上根本看不到,圖的就是個新奇新鮮。
詩歌類獎項有十個,頒發給單獨一首詩,而不是組詩、長詩和詩集。遲春早禁不住腹誹,單獨一首詩實在太短,體現不出詩人在文學上的成就,漏洞也不小,將來搞不好要弄出一地雞毛。
不過,這就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了。
相比之下,散文類獎要嚴肅許多。散文雜文獎,只頒發給合集,散文有十個名額,雜文也是十個。
翻譯類獎名額有五個,也是頒發給正式出版的文學翻譯類書籍。這個獎遲春早感覺含金量十足。翻譯家首先你要精通一門外語,然後還要有深厚的寫作功底。
他平時有時間的時候會去翻譯類評審辦公室轉轉,看看他們選了些什麼書上來。一看,不禁大大地羨慕——這工作真清閒啊——翻譯類作品本就少,各出版社推薦上來的也就幾十本,評委閱讀量極小。每次開工作會議,都是在喝茶抽菸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