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冷熱武器的交鋒(第1/2 頁)
西部非洲。馬勝在一座小土丘上眺望這片土地。
馬裡帝國是一百多年前建立的一個國家,位於非洲西部。馬裡南接熱帶雨林,北面一直到撒哈拉大沙漠,是西部非洲和北非的商業要道。穆斯林人透過它把食鹽和日用品販賣到西非,換回馬裡南方盛產的黃金和寶石。
貿易和稅收,為馬裡帝國積累了無數財富。五十年前,皈依了伊斯蘭教的馬裡國王曼薩·穆薩,前往穆斯林聖地麥加朝拜。沿途用於購物或者施捨的黃金無數,使沿途黃金的價值一落千丈,直接造成了埃及的經濟動盪。當時,北非有人直接管馬裡帝國叫做‘黃金帝國’。
一個月前,馬勝在簡植標記的非洲西海岸登陸,一路向東。
在沒有碼頭的地方,馬匹上、下船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所以隨船運來的馬匹是不夠的。這使沿途的村舍和貿易商隊遭了殃。
健壯的馬匹和駝畜被搶奪,併入運輸給養的奴隸隊伍,物資和財物劫掠一空。被俘虜的人群裹挾在隊伍中前進,反抗者被屠殺殆盡。馬勝大軍的身後,沙塵四起的土路邊是高大的油棕櫚樹。樹下堆滿了反抗者的屍體和大大小小的人頭塔。
血淋淋的人頭塔是起威懾作用的。蒙古西征時,成吉思汗、帖木兒都搭建過人頭塔。那時蒙古人管人頭塔叫‘驚觀’,後來被記錄的文人改成了‘京觀’。
隨著隊伍裡騾馬的增加,運送火炮和給養的勞作奴隸也騎上了駝畜。獨輪車被砸碎,遺棄在了路邊。
奴隸士兵中有黑人也有白人。奴隸士兵騎在馬上,身上是簡易皮甲,左手小圓盾,右手是長長的投槍。
運送給養的年輕奴隸,羨慕的看著奴隸士兵。因為奴隸士兵是可以和水手們吃同樣食物的,而勞作奴隸吃的,則是沿途擄掠來的糟糕食物。不過,想成為一個奴隸士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作戰勇敢,還需要高大強壯的身體。所以,雖然擄掠來的食物很糟糕,年輕的勞作奴隸也是大口吞嚥。只有先擁有了強壯的身體,馬勝才會給他們證明自己勇敢的機會。
趙賀堯和馬勝一樣都是斥候出身,指揮著十支斥候小隊往來奔忙。有的小隊在前方探路,有的小隊在左右兩翼遮蔽隊伍的行程。還有一支殿後,防止被人堵了後路。
馬勝大軍的目標,直指馬裡帝國的首都尼亞尼城。
尼亞尼城坐落在尼日河邊。從登陸海岸到尼亞尼城有一千多里地,馬勝沿途劫掠走了二十多天,這讓馬裡帝國的現任國王穆薩二世有了充足時間調動軍隊。在一座叫提尼楊的小城,馬裡的軍隊堵在了馬勝隊伍的前面。
斥候報來資訊,提尼楊城外,一支萬人隊伍正向馬勝隊伍迎來。距離五里。馬勝命令隊伍停止前行,做戰前準備。勞作奴隸從駝畜身上卸下艦舷炮,和粗大的木架組裝到一起。奴隸士兵從馬背上取下手弩,裝上弓弦。
表現優異的勞作奴隸,則配上了一把唐刀。如果在作戰中有表現的機會,這些勞作奴隸會被提升為作戰的奴隸士兵,脫離終日勞作的命運。
兩方人馬相距兩裡的時候,馬裡帝國的軍隊停止了前進,雙方開始對峙。很明顯,馬裡軍隊在等著馬勝進攻。斥候在馬裡軍隊的陣前左右橫插,不時的舉起手弩朝對方陣營發射弩箭。這是引誘馬裡的弓箭手射出箭羽,好估計出對方戰弓的射程。第一次和馬裡的正規軍隊作戰,馬勝和趙賀堯,都不知道對方弓箭的威力。
兩三次的抵近試探後,趙賀堯吹響銅哨,召回斥候。馬勝揮手,奴隸士兵前出,慢慢走向馬裡陣營。勞作奴隸扛著艦舷炮和木架跟在士兵後面。水手把霰彈槍裝入背囊,點燃了火把,隨時準備點燃火炮。
離馬裡軍隊三百米,趙賀堯命令奴隸士兵停止前進。對面,馬裡騎兵已經開始催馬小跑。在傳統戰鬥中,這是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