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御前腦補(第1/2 頁)
貞觀十一年的正月初二,長安城還沉浸在過年的喜慶氛圍中。作為長安城的東大門,春明門是往來灞橋驛和青泥驛的必經之路,商旅百姓絡繹不絕,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由於摩肩接踵的人群,使得騎馬出入春明門的人,即使不下馬牽行,也要緩緩騎行,避免撞到其他人。
忽然,春明門外塵土飛揚,一人一騎馬不停蹄向春明門衝了過來。
“讓開!讓開!八百里加急!阻者死,逆者亡!幷州八百里加急!”
突如其來的狀況讓人群頓時騷動起來,慌忙往兩邊避開,恨不得爺孃多生兩隻腳。要是被八百里加急撞倒,死了白死。
城門守衛遠遠聽到驛丁的喊話,也急忙攔住要出城的人,將擁擠的城門清出一條通道。
才做好這一切,駿馬飛馳而過,只留下不絕於耳的驛令聲。
四天之前,殘存的親兵把李世勣的遺體送回太原城後,幷州都督府瞬間感覺天要塌了,立刻簽發了八百里加急,向京城報信。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用每過一個驛站,就換人換馬的方法,僅僅四天時間,八百里加急就送到了長安。
驛丁走過後,路人頓時議論紛紛。
“聽到了嗎?是幷州來的八百里加急啊!”
“會不會是突厥人又造反了?”
“應該不會吧,估計是薛延陀犯邊了。”
……
驛丁一路飛奔到朱雀門才停了下來,將一個用紅色綢子綁著的竹筒高高舉起,對皇城的守門將士大喊道:“幷州都督府八百里加急,還請放行!”
很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位於門下省的政事堂。
政事堂裡值班的幾個宰相收到信件後也以為是草原出事了,連忙開啟,結果發現事情比想象中的還要嚴重。
立刻拿著急信往甘露殿趕。
“什麼,懋功被刺殺身亡?”李世民大驚失色,慌忙走下臺階,從侯君集手裡搶過信。
看完信裡的詳情,李世民眉頭皺得越來越緊。信上說,刺殺李世勣的刺客有整整一百個人,全都手拿連弩,悍不畏死。而且,那些刺客手裡的弩,好像是古籍裡記載過,早已失傳的諸葛連弩。
除了盛怒以外,李世民還有一絲慶幸。本來他已經決定讓幾個兒子去外地為官,其中就有晉王李治出任幷州都督。詔書已經草擬好了,沒想到竟然出了這種事情。要是詔書早發一個月,那死的不就是他的嫡親兒子了。
“你們怎麼看?”李世民對他的四個宰相問道。
左僕射房玄齡,右僕射溫彥博,侍中楊師道和兵部尚書、參與朝政侯君集。
楊師道猶豫道:“陛下,會不會是安置在幽並的突厥人做的。當初攻打東突厥的時候,曹國公也是其中一路總管,說起來他與突厥人有滅國之仇,難保沒有阿史那家族的人心懷二心。”
“不可能!”溫彥博立刻反對,當初李世民把投降的十萬突厥人安置在東起幽州,西至靈州的大片地區,就是採納了溫彥博的建議。
溫彥博道:“突厥人從來都是用弓,哪有使弩的。而且,突厥人解發,外形與唐人完全不同。若是突厥人行刺,幷州都督府早就在信上寫明瞭。”
然後又道:“陛下,臣以為此案的關鍵應該出在這個弩上。”
“溫相公所言極是!”侯君集贊同道:“幷州的信上說,這些刺客使用的弩乃是連弩,可以同時連發五支箭。而連弩這種東西,臣只在《蜀書》裡見過,兩晉以後就已經失傳了。漢末以來,北方十室九空,百姓顛沛流離,能讓失傳數百年的東西重見天日,能做到這一點的,恐怕只有山東那五姓高門了。”
“而且,陰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