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一個攻打大陳島的作戰方案來,交黨委討論,上報北京。”
由於這個時期陳毅的主要精力已經不能不都投在上海市長的工作上,他便把這準備打仗的事,完全託付給了張愛萍:“你就放手幹吧!”
當時張愛萍才38歲。但他卻已經歷了23年革命風雨的洗練。這個小學生時代腦袋裡裝滿了《峨嵋劍俠》、《七俠五義》的人物,長大後又從中學老師身上學得了不少古代詩詞,15歲時胸中裝著“風塵三尺劍,社稷一征衣”的李杜詩魂和劍魄,走出夔門,走上革命征途。在戰爭烽火中,他以劍的磊落純正,劍的勇往直前,劍的剛正不阿,劍的金刃俠風,劍的多彩多姿的神韻來塑造自己的人生,甚至連自己的名字“端緒”也改作了“愛萍”。
備戰中國東南角(14)
攻打大陳列島,將盤踞在祖國東南沿海島嶼上的殘餘敵人掃蕩乾淨,是張愛萍長年揣在胸口上的一大志願,是他多年來做夢都在追逐的一個大目標。1949年4月,他負責在江蘇揚州白馬廟組建新中國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從這一天起,他便從陳老總身上學得了從戰略全域性高度來觀察華東海疆的戰略態勢。1949年10月1日,陳老總在天安門上,以鏗鏘的聲音,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向全國人民信誓旦旦地放言“我華東軍民一定要早日解放臺灣”。張愛萍在華東海軍工作的歲月裡,陳老總的這個聲音一直在胸中轟響。後來,在他擔任第7兵團兼浙江軍區司令的日子裡,他對浙東沿海島嶼的敵情、地形、潮汐,對戰役、戰鬥的程序方式做過詳盡的調查,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索,最近兩年,他接替張震將軍擔任華東軍區參謀長職務之後,根據陳老總的意圖,先後兩度擬出瞭解放金門、馬祖、大陳列島的“先南後北”、“先北後南”兩套作戰方案。這些方案都經陳老總的手送到了中央軍委,得到了毛澤東的批准“同意”。只是因朝鮮戰爭還未結束,才暫緩了下來。到了朝鮮戰爭已告結束,華東部隊可以騰出手來了,趕在這個時候,軍委、毛澤東主席作出了“清理門戶”的決定,把攻打大陳島的任務“交給你陳毅了”,他,張愛萍,作為一名多年追隨陳老總左右的戰將,一名運籌帷幄的軍師,一旦得到這個追夢成真的訊息,能不熱血沸騰,能不揚眉劍出鞘嗎!
張愛萍找來了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王德、作戰處副處長石一宸,還有海軍東海艦隊作戰處長王英傑、空軍作戰參謀袁仲仁、浙江省軍區作戰處長、駐臺州地區的公安16師作戰科長等組成了一個參謀班子。他帶領這個參謀班子,登飛機,乘軍艦,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按現代化兩棲作戰的要求,對上海地區和浙東沿海的敵情、地形,天候情況,進行實地考察,經過3個月的艱苦調查,對未來作戰區裡的各處港灣、河流、大小山脈、海水流向、潮汐變化、內陸縱深的道路交通情況,都達到了如指掌。
有時,張愛萍還穿上便衣,化裝成漁民,帶領幾個隨員,在臺州軍區海上偵察隊的嚴密護衛下,乘坐機帆船,趁大霧天氣,混雜在漁民的船群裡,圍著大陳島繞了一圈,把上大陳、下大陳、披山、北麂山、一江山,這些未來作戰地區的形象裝進了自己的心底。
在解放軍的序列中,張愛萍不但是個好學勤思,深諳兵法,精通韜略的將軍,而且是最早對現代化軍事科學和作戰藝術從事潛心研究,刻苦探索的高階將領之一。他明白,未來的大陳列島戰鬥,同1950年前後的海南島、金門、舟山群島的戰鬥,情形大不相同。那幾次渡海作戰,我軍天上沒有飛機掩護,部隊是用機帆船載運登陸的。也就是單一兵種的作戰。而這次攻打大陳島,我們已經有了海軍和空軍,炮兵也壯大多了,步兵更是經過朝鮮戰爭鍛鍊大大進步了。這都是我軍作戰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條件新情況,這是一次真正的陸海空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