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2 頁)
下一任儲君必是心胸寬廣,能容得下兄弟。自然也要對文武百官寬和些,比如萬歲爺身邊的親信重臣。
四爺心中反覆品著萬歲爺對太子的要求,片刻後眼明心亮,重中之重無外乎是那個「純」。
在天家,先論君臣再論父子,皇阿瑪首先是皇帝,接著才是他們的阿瑪。從今往後,他胤禛就是萬歲爺的純臣。
--
最近府裡府外都發生不少事,四福晉把眾人的請安也改成了每月初一和十五。
年若瑤從宮裡回來後依舊吐得厲害,東院的小廚房已經變著花樣給她做吃的了,然而她還是吃得少吐的多,人也肉眼可見地瘦了一圈。
德妃把年氏這一胎交由自己手上,四福晉比以往其他侍妾格格有孕更上心,主動和四爺提起:「讓年家送個廚子過來吧,年妹妹在閨閣裡喜歡吃什麼東西,也更懂她的口味。」
四爺點頭:「你考慮的周全,年氏離臨盆還有半年多,這期間需要添置什麼福晉看著辦就好。」
四福晉淡笑道:「既然爺主動提了,我便多嘴一問。」
「民間有一句話說女兒的懷相大多隨額娘,想來年夫人當年也有相似經歷,應該更懂的挑什麼樣的人來照顧年妹妹,不如讓年家也選個嬤嬤和廚子一併送進來吧?」
年氏是頭胎,四爺擔心她沒有經驗已經精挑細選了兩個嬤嬤送去。
四福晉沒有插手此事,四爺是年氏肚子裡孩子的親阿瑪,自己只是嫡母,論關係到底差了一層。
讓四爺親自選人,彼此都放心。
四福晉也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知道女子懷孕時的辛苦和不易,心思也更加敏感,讓年家再送個人進來就是多一層保險,也讓年氏安心養胎。
四爺瞬間想通了因果,烏拉那拉氏的聰明心思都用在正道上,沒有打子嗣的主意。
他心中寬慰,執起四福晉的手笑著點頭。
這時,蘇培盛從外面進來,在四爺跟前耳語兩句,四爺起身去了前院。
四福晉看著四爺匆匆離去的背影,估摸著是年家人到了。
年氏的兄長年羹堯在年前就送了信過來,說三年任職期滿回京述職的時候來府上給雍親王請安。
這一次,兩人的交談對四爺而言並不是很愉快,年羹堯張口閉口都是自己對四川軍政、民政和吏治的見解和想法,簡直是把回京給萬歲爺述職的內容又簡略地給四爺講了一遍。
等人退下後,四爺獨自在書房簡直要氣笑了,要不是看在年氏的面子上,自己都不會把他那些話聽完。
年羹堯難道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聽的是什麼嗎?
年羹堯文武兼具,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自己欣賞他,並不代表能容忍他倨傲,和偶爾對自己不那麼恭敬的樣子。
四爺要的是旗下屬人絕對服從和忠誠,而年羹堯如同一匹烈馬,外出上任後年羹堯多次給自己寫信請安,具名的地方都是所任官職,做了封疆大吏後更加不受自己掌控。
他這樣不忌諱是仗著自己被萬歲爺重用,還是覺得自己和雍親王府的關係已經足夠緊密,甚至都不用擔憂妹妹年氏在府裡的處境。
守在書房門口的蘇培盛瞪大了眼,以往戴大人在書房都能和主子爺聊半天,年大人怎麼那麼快就出來了!
正院,四福晉讓人備好茶,四爺和年羹堯在前院說話,他的夫人覺羅氏肯定會來正院給自己請安。
果不其然,採薇這邊剛沏好茶,人就到了。
覺羅氏跟著前院的太監一路走來,手心裡都是汗。
自家老爺見四爺前意氣風發的樣子讓她憂心,老爺才華橫溢,一身傲骨。這次是因著幼妹年氏的那番話,才願以旗下屬人而不是四川巡撫的身份來給四爺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