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盛會(第1/3 頁)
——“裁就織錦三丈,繡鴛鴦戲水,點雙燕還巢,納喜鵲登梅;良辰吉日,蓋頭下淚漣漣、笑盈盈;眉目裡心悽悽、意綿綿。”——
.
今年競選花神的女子有四位,登臺過後便到了比拼才藝的環節,按照往年的規矩,有吟詩作曲,也有獻舞彈琴,四位佳人兩兩為一組,再由主持安排比試的唱禮官抓鬮,來決定即將考校的是哪一項。
只見那一身紅衣的唱禮官不一會兒便給臺上佳人分了組,憐春姑娘與芳雨姑娘一組先行比試,餘下的錦繡與白芷為一組放到其後。
憐春與芳雨便上得前來,娉娉婷婷的與臺下眾人躬身一禮,臺下頓時又是一陣叫好聲。
只見佳人杏眼桃腮,眉目含情,此刻在臺前平分春色,一眼讓人分不清誰更美一些,據說她們習音律善舞樂,已經小有名氣。
可偏偏唱禮官在抓鬮的箱子裡摸出一張牌子,上面寫的卻是“賦詩”。
要說起來,近年來上巳節的花神比試,基本上都是舞為主,琴與歌其次,這詩詞倒是許多年未曾有過了,畢竟主辦方要考慮到帶動節日氣氛。
此刻就連唱禮官自己也有些猶豫,要知道這箱子裡,應該是沒有“賦詩”的牌子的,他在放牌子的時候,根本就沒將“賦詩”的牌子放進去,他也不明白,怎麼會摸出一塊賦詩的牌子來。
可他當著眾人的面拿出來的牌,自然也不能再塞回去,只好裝作什麼事都沒有,對著臺下百姓笑道:“憐春與芳雨二位佳人抽到的才藝比試專案是賦詩,還請我們小二哥為兩位佳人準備紙硯筆墨。”
他話音剛落,臺下百姓一部分叫好,一部分有些惋惜。
少頃,便有人搬來兩張條案,以及各種筆墨紙硯。
臺上兩位佳人也有些驚慌,琴舞她們還是能行的,但賦詩卻是一竅不通。
可眾目睽睽之下,也只好強作鎮定的在案前坐下,等待著唱禮官唱題。
這一場原本就是意外,唱禮官自然也沒有提前想好該以何為題,倉促間望見臺上灑落的桃花花瓣,心想著這個容易一些,臺上這兩位總能從舊詩詞裡拆解強賦吟上兩句吧。
於是笑了笑:“不如二位就以這桃花為題,各賦詩詞一首,同樣以一壺漏石為數,漏石計數完畢,我們再來看看二位的傑作。”
言罷,唱禮官轉身走到一個方形的器皿旁,拿起旁邊桶裡的木勺,便在桶裡舀了一勺細砂篩平,喊了一聲:“比試——開始!”
他將勺中的東西倒入那方形器皿中,那器皿的底端便開始漏下剛剛倒入的細砂,看起來是有個細孔。
蘇卿見狀一樂,拉著辰寧笑道:“這不就是沙漏嗎?!”
辰寧點了點頭,這個作用也確實與計時的沙漏是一樣的。
只不過在這東洲叫做漏石,辰寧估摸著剛剛唱禮官那一平勺的細砂,又看了看這會那漏石裡落下的量,估量著這一場比試最多也就半刻鐘。
而此時,臺下眾人等著也是無事,便又竊竊私語的閒聊起來。
“有些個年頭沒有比詩詞了吧,上次因詩賦奪魁的花神好像還是楊家送來的!”
“楊家?固良鎮的那楊家?”
“還能有哪個楊家,自然是固良鎮那位鎮北侯府的楊家啊。”
“你這麼說我就知道是哪一次了,聽說那年的花神,琴舞詩皆露了一手,豔壓群芳啊!”
“唉,雖說如此,但可惜那位佳人身有不足,不能視物。”
“那又如何,楊家送來的那位奪了這花神之位以後,不是沒多久就嫁入了京城嗎,聽說如今也是高官嫡妻,有的是人伺候,還怕這個?”
“說得也是,好像歷屆花神,最後都嫁得良人了,不是入京做了貴婦,就是嫁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