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成為李月圓後,我和李白雙雙頂流了(四十五)(第1/2 頁)
(四十五)
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風水輪流轉,倒也不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喝完酒就輪到李太白。
李太白:ヾ(@⌒ー⌒@)ノ
原來,起了不軌之心的竟是杜子美。
李太白嘴唇翕動,有心解釋,可偏偏杜甫滿眼含淚醉醺醺的模樣更具說服力。
在蓀歌打趣的目光下,李太白滿頭黑線,彎腰將依舊在胡言亂語的杜子美扛在肩上扛走了。
他實在是擔心,如此狂熱的杜子美,口中還會吐出更加驚世駭俗的話。
阿月那一臉的戲謔,讓他無力承受。
整整一夜,李太白過的心力交瘁。
酒醒後的杜子美絲毫不記得醉酒後的真情告白,依舊沉浸在喜不自勝的喜悅當中。
越跟謫仙人相處,他就越發覺得多年崇拜是值得的。
“在下科舉落榜正心中苦悶無所事事,不知是否有幸能伴謫仙人和明月公子同遊?”杜子美站在門口,決意道。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必須得牢牢把握。
李白頗為狼狽,不假思索道“科舉落榜難道不是更應寒窗苦讀嗎?”
他好酒,生來無酒不歡。同他遊歷,必然離不開美酒。
昨日杜子美醉酒後的種種仍然歷歷在目,心有餘悸。
同遊?
想都別想。
杜子美求救似的看向蓀歌,如同小奶狗似的可憐巴巴。
蓀歌瞬間會意“阿兄,讀萬卷書重要,行萬里路也重要。”
“遊歷知大唐山水,識百姓疾苦,有朝一日入仕,更易體貼民生。”
“阿兄,你就應了吧。”
杜子美的後半生過於悽苦,過於令人心疼。
最暢快恣意的兩年,不應該因她的存在而被剝奪。
蓀歌聲音裡的鄭重其事和悲憫,讓李白動容。
悲憫?
這一刻,李白隱隱覺得,也許在初見,阿月就預見了杜子美的一生。
充滿波折,讓人心酸的一生。
可他不知,出身如此清貴的杜子美,意氣風發衣食無憂,為何會令阿月產生悲憫。
他的阿月,究竟是什麼人?
“既如此,那便一起吧。”
聞言,杜甫大喜。
“能與仙人同遊,是杜某一生之光。”
只有蓀歌知曉,這句話幾乎一語成讖。
有了李太白松口,杜子美歡天喜地的收拾行囊,正式開始了三人同行的日子。
聖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師。
可到了他們這裡就變成了三人行,必有一迷弟。
尋仙訪道,採折瑤草,一同造訪了王屋山陽臺觀。
陽臺觀依舊,煙雲瞭然,仙氣瀰漫,可當初那位智者早已逝去,恆久的留存於李白的記憶中。
望著高聳入雲的王屋山,望著似來自天際的水流,就彷彿與李白記憶中那位老者融為一體。
心潮起伏,李白揮墨。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
“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李太白的草書如他的詩,豪放俊逸,雄渾之餘又不失飄然仙氣,高出塵寰。
蓀歌長舒一口氣,心中滿是驚異和佩服。
上陽臺貼,就此問世。
杜甫亦難掩驚豔,李太白不愧是大唐的謫仙人。
盛唐的氣象萬千,皆出於李太白筆下。
不僅僅是神來之筆的詩詞,也有這一氣呵成的草書。
直抒胸臆,心緒來潮的李太白並不知這短短二十餘字的上陽臺貼將會在書法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