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眼億年展魅力(第1/4 頁)
史志雲:“嵌露刻秀,儼如畫屏,懸壺水中,巖嶢蒼秀。”
靈山島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較多的自然景觀,如老虎嘴,背來石,象鼻山,石秀才等。被譽為“靈島浮翠”。
一邊聊著剛才的硨磲,一行人一邊開著車順路南下。
“要不是搶劫犯法,我估計我能把那個樓裡有價值的貝殼全摳下來。”陳杰豪回想著剛才一幕幕,嘆了一口氣。
“想桃兒呢你,要是能搶還能輪的到你,你老師我排你前頭呢!”
哈哈哈哈哈……
靈山島方位是南北走向,南寬北窄。地勢則是南高北低,東陡西緩。
碼頭南部修船廠海岸。
“這裡的深海滑塌褶皺沉積岩的發現,徹底顛覆了中國東部的大地構造格局的認知,過去認為南方的揚子板塊和北方的華北板塊被秦嶺—大別造山帶和蘇魯造山帶隔開,而兩大造山帶又被著名的郯廬斷裂帶左旋錯開。南北兩大板塊在兩億多年前的三疊紀中期就已經完全碰撞了,因而形成了秦嶺—大別造山帶和蘇魯造山帶。”
“可又因為在蘇魯造山帶之中的靈山島又發現了1.2億年前的深海沉積,這就很有意思了。”
停下車,老敖帶著大家在褶皺沉積岩前駐足。
“後來有專家在經過自行探索後得出結論,蘇魯造山帶並非在三疊紀就完全形成了,在早白堊世早期今天的黃海海域還存在著一個狹長且逐漸消亡的殘餘盆地—蘇魯殘餘洋盆,將揚子板塊和華北板塊隔開。換句話說:兩個板塊在互相擠壓的過程中,中間留了一大塊海洋,時間長了才形成現在的格局。”
東南方向的燈塔和千層巖剖面質地差不多,基本都是砂岩和泥岩互層為主。看著一層一層的岩石,彷彿就像是在翻閱一本巨大的“地球的日記”。
在千層崖剖面,很容易就能發現明顯的海浪侵蝕痕跡,如海蝕凹槽和海蝕崖。
“之所以顏色有深淺、厚薄有大小,是因為岩層在歷史時間的沉積環境不一樣,水動力條件不一樣,如細的岩層是低能環境,而粗的岩層是高能環境。”
整個千層崖是大型褶皺的一部分,看著如此壯觀的地質構造,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偉大。
“嗨呦,這兒居然還有個魚的化石!”張瑩指著高處的一塊沉積岩說道。
“還真的,這個化石不小啊!”
看到魚化石,敖海源不禁想起了艾青先生的那首詩。
動作多麼活潑,
精力多麼旺盛,
在浪花裡跳躍,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發,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進了灰塵;
過了多少億年,
地質勘探隊員,
在岩層裡發現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連嘆息也沒有,
鱗和鰭都完整,
卻不能動彈;
你絕對的靜止,
對外界毫無反應,
看不見天和水,
聽不見浪花的聲音。
凝視著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訓:
離開了運動,
就沒有生命。
活著就要鬥爭,
在鬥爭中前進,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發揮乾淨。
“嘿,這兒還有個毛巾卷呢?”三女蹦蹦跳跳之間發現了另外一個奇特的地質結構。
“毛線個毛巾卷,這叫軟沉積變形。還毛巾卷兒?仨小饞貓兒!”陳杰豪賤賤的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