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完筆,歸來(5K二合一)(第1/4 頁)
指揮泥水匠和搬運工們做好收尾工作後,範寧為他們支付了報酬的尾款。
他來回走出又走進,整體打量著這棟“作曲小屋”:潔白的牆壁,藍紅相間的倒V形屋頂,三面開窗,正門側著湖的方向。
約一米多高的臺階向上進門,裡面只用了簡單的木簾子一分為二,並配置了必要的桌椅、鋼琴、壁爐、吊床等物品,這讓18個平米的空間仍顯寬敞。
雖然陳列簡潔,但200磅高預算帶來的品質,讓其觀感自帶著精緻和寧靜感。
鋼琴是“培森羅夫”牌的小三角,含運輸價400磅,屬於三角入門級別配置,它不同於“克緹西比奧”的開朗清脆,也不同均衡、熱情和充滿暴力美學感的“波埃修斯”,它的質料和工藝純淨穩固,音色更加紮實深沉,而且有個更別緻的特性:靈敏度非常高。
在它上面作出的美妙演繹會長驅直入,更加震撼人心,但不幸的是,若演奏出現瑕疵,或存在手指沒訓練好的機能,也會被放大十幾倍,從演奏的程度上來說,它對範寧不一定友好,但絕對適合作曲。
範寧原本已經沒錢這樣折騰了,剩餘資金連盧的報酬一起交代在了“爍金火花”上面,幸虧他馬上又收到了1800磅——絃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的手稿現在成為了亞岱爾家族的收藏品。
小屋建成後,範寧花了三天時間,根據此前大量的積累和構思,一口氣寫完了《第一交響曲》第一樂章,在當下的暮色中,為它描上了尾部的自由延長符號和結束符。
循窗望去,小鎮就在幾分鐘步程的前方,暖意地光芒散射開來,照亮了其上方淺褐色暮靄的每一寸肌膚。
遠處是湖泊、山巒和天際,樹林輪廓在昏暗中拉出長長的弧線,深藍的天空居高臨下,帶著某種神秘的壯麗感。
“你們又在這裡幹什麼?”琴聲停止,範寧走出房門笑著問道。
“作曲家先生,我們想再長長見識,學一些新的調子或伴奏制式。”
三個圍觀的鄉村樂師手裡拿著本子和筆,忙不迭從稻草人腳邊站起身來,另外還有一人,背持著點燃的雪茄,正往窗戶裡面探身觀望,此時轉身撓頭,訕訕而笑。
“村鎮上來了個大城市的作曲家,在這裡寫他的交響曲。”這個訊息好幾天前就被傳開了,很多人都曾來看過一眼,或是懷著對嚴肅音樂的敬畏,或是想著學到點技藝,或是單純的好奇心。
雖然範寧的房門時開時關,但來圍觀的居民們沒有敲過門或擅自進入,他們會對小孩子們比出噤聲的手勢,防止打擾到作曲家先生的樂思。範寧還在房門門檻上發現有人送過果籃。
這幾位鄉村樂師屬於圍觀最頻繁的,他們有一些聲樂和風琴基礎,有的還會吉他、鋼琴、管絃樂或各種各樣的打擊樂——多數是子承父業或師徒制傳承,上一代人採用口口相傳的方式,將一些樂器演奏技巧、大師音樂片段、民間歌舞調子和即興伴奏的套路教給繼承人。
就如同藝術家在城市受到尊重,鄉村樂師或畫師在鄉土社會中同樣地位頗高,甚至由於村鎮圈子更小,社會關係更加扁平,他們更能享受一些“實用性”的尊崇:如教堂禮拜、學校上課、酒館演出、婚喪嫁娶、鄉紳們的社交活動。實際上他們的收入也很可觀。
“先生去鎮上轉轉嗎?今晚威廉紳士會在自家莊園舉辦舞會,他多次表示希望您能在忙碌中抽出時間光臨,如果您去了,他一定會非常高興。”一位鄉村樂師問道。
“我正有此意。”
實際上,這幾天範寧已經和很多人混熟了,威廉鄉紳聽聞後很早就來到了旅店拜訪,而且他在空閒時候與鄉村樂師們有過很多交流。
這個世界本就“重靈感,輕理論”,到了小地方,範寧發現這些鄉村樂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