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1/2 頁)
咚!
咚!
咚!
隨著陳懷安親率三千龍城鐵浮屠和兩萬玄甲輕騎兵出營列陣迎敵,龍山大營殘破的城牆上頓時迴響起氣勢磅礴的鼓鈸之聲。
白袍飄飄的儒將陳慶之登上城牆親自為主公陳懷安擂鼓助威,帶頭吟唱《秦風?無衣》以壯聲威: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霎時間,城牆上,大營內,數萬餘玄甲銳士齊聲吟唱,聲勢震天,蕩氣迴腸!
一曲唱罷,鼓鈸聲依舊。
大營外,策馬傲然屹立於兩軍陣前的陳懷安目光如炬意氣風發。
單臂高舉方天畫戟,跟隨著鼓點節奏放聲吟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身後,三千龍城鐵浮屠,兩萬玄甲輕騎兵隨聲附吟:“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再然後,是龍山大營內外全體將士的齊聲附和:“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壯懷激烈的戰歌《秦風?無衣》在龍山上下久久迴盪,每一名將士發自肺腑的怒吼都彷彿匯聚著足以撼動山河的力量。
旌旗在歌聲中獵獵飄揚,遠處的群山似乎也在戰歌的怒吼聲中為之共鳴。
一曲秦頌,驚天地泣鬼神。
彷彿時間也在此刻凝固,天地間只留下激昂的戰歌和無畏的將士。
雲麾軍陣前。
來自於龍山大營的一系列“變故”令雲麾軍將士猝不及防,兩軍尚未交戰士氣先矮了三分。
面對此般反轉再反轉的戰場態勢,一直以來叫囂著“以眾擊寡,優勢在我”的雲麾軍前軍主將梁二虎如遭雷擊。
一個恐怖的想法油然而生——莫不是老子真的一語成讖了吧,這他孃的陳懷安果真是有撒豆成兵的本領,一夜之間變出來了十萬大軍!
從以眾擊寡到現在以寡敵眾,這仗不管怎麼打優勢都不在我雲麾軍手上啊!
更何況,陳懷安還有三千鐵浮屠壓陣。
呔!
這仗還打個屁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將軍你趕緊下令雲州突騎先撤吧,趁著有步兵的平戎萬全陣抵擋一陣子,現在撒丫子開溜還來得及。
一想到這兒,梁二虎偷偷摸摸的從馬背上探出半個身子,試圖看清楚大將軍吳青雲臉上的表情。
他胯下的戰馬似乎也察覺到了主人的怯懦畏戰,出於動物求生的本能而揚起蹄子試探性的向後退了兩步。
這邊,雲麾軍大將軍吳青雲的臉色更加不堪入目,已經不能用猙獰或是兇狠一類的詞語來形容,非要給他強加上一個形容的話,那就是烏黑得能滴出血來。
這一瞬間,吳青雲似乎體會到了昨日在龍城外雲麾軍副將常成虎的心情。
昨日常成虎聽聞的龍城城樓上響起的《秦王破陣樂》和《奉天靖難討逆楔文》,與此時在龍山大營外洗耳恭聽了一曲戰歌《秦風?無衣》的吳青雲又有何異?
只不過,昨日的常成虎只是在心中暗自感嘆陳懷安此舉可抵十萬精兵,而現在的吳青雲則不用感嘆了。
因為,站在吳青雲面前的陳懷安真的有十萬精兵啊!!!
事已至此,吳青雲已經沒有心情更沒有時間去追究這陳懷安究竟使了什麼瞞天過海之策才能將一支數萬精兵的軍隊藏於這龍山大營之內。
此時,在明知是雲麾軍無論從兵力還是士氣都不能與陳懷安抗衡的情況下,吳青雲也只能硬著頭皮打這一仗。
打,尚能有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