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將帥之道,曹操問三策 求(第1/2 頁)
不論曹操、戲志才還是夏侯惇,都是知兵的。
李牧以青州百萬黃巾和曹劌論兵,來描繪蝗蟲大軍,讓三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時,也瞬間領悟了其中的真意。
關中的蝗蟲,如昔日青州百萬黃巾一般,初期時,來勢洶洶;再戰時,兇狠不足,三戰時,士氣衰竭。
曹操忍不住起身踱步。
“蝗蟲自關中而來,兗州諸郡,陳留和東郡,首當其衝。”
“東郡有對策,但陳留卻無妙法。”
“彼竭我盈,可不僅僅是針對蝗蟲啊!”
“我以妙法治蝗災,張邈卻只能束手無策,如此以來,這兗州諸郡,誰還敢不服我曹操?”
曹操得意的笑聲,在清泉小築響起。
治理蝗災,已經不僅僅是一場跟蝗蟲的鬥爭,更是一場跟張邈爭奪誰更有資格當兗州之主的鬥爭!
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以曹操如今的軍力,攻下陳留城,不過旬日之間,但想讓陳留計程車民百姓,對曹操心悅誠服,卻是極難。
張邈在陳留經營多年,哪怕兵敗了,在陳留的名聲都不會減多少。
反而,陳留士民對曹操的憎恨會與日俱增。
如江東小霸王孫策,何其驍勇,最後死在了許貢的三名刺客之手。
張邈在陳留,素來俠義聞名,麾下願意效死命的門客亦不知凡幾。
破陳留易,得民心難。
而如今,曹操有了一個得民心的機會!
“顯謀真奇才也!”曹操忍不住出言再贊:“遙想昔年我初仕東郡,也是在這濮陽城,顯謀告訴我。”
“兵者,有可見之兵,不可見之兵。”
“可見之兵,荷戟執戈,肉軀之身。不可見之兵者,日月星辰,風雲水火,山川之靈氣,萬物永珍。”
“萬物衰榮,明道於心,何時虹藏不見,何時雷匿收聲,何時土潤入暑,何時霧霾蒸騰。如此只需諳熟於胸,融匯於心,運用得當,便可勝於百萬雄兵。”
“為將者,不通天文,不懂地理,不曉陰陽,不知奇門遁甲及陣圖兵勢乃庸才也。”
曹操的稱讚,李牧坦然受用。
初見曹操的時候,李牧求的是一鳴驚人,故而用了諸葛亮跟魯肅論兵時,言及的“將帥之道”。
曹操雖然通讀兵法,但兵法書是不會直接告訴曹操,什麼是將帥之道。
不同的人通讀兵法,見解都會有高低良莠。
而李牧“天地萬物皆可為兵”的兵法之道,讓曹操驚為天人。
頓了頓。
曹操想到了關鍵:“顯謀,這濮陽城,如今有多少雞鴨?”
治災如治軍,能主動出擊、禦敵於外,就不要被動防守,阻敵於內。
畢竟。
蝗蟲過境,哪怕只有一天,東郡都會有大量的作物損失。
蝗蟲不會等著雞鴨來吃自己!
就如同青州黃巾不會因為東郡有曹操,就不殺兗州刺史劉岱一般。
李牧輕搖摺扇,對濮陽的雞鴨如數家珍:“僅濮陽富戶田賜,蓄養的雞鴨就超過十萬只!其餘的濮陽士族豪強,每一家都不止一萬。若算普通百姓,整個濮陽城,可以派遣五十萬只雞鴨大軍!”
“竟有這麼多?”曹操吃了一驚。
五十萬只雞鴨,這如果用來犒軍..
不,犒軍太浪費了!
如果用來養一支精兵,那豈不是....
曹操已經看到了更深層次的一面。
治理蝗災,是解一時蟲患。
但養精兵,才是真正的制勝之策啊!
“顯謀,我有意養一支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