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為修訂藥典做準備(第1/2 頁)
“學中醫其實首先要學的就是藥理。”
餘大軍家,方彥帶著安瑤,正在檢查一些中藥材,一邊檢查,方彥一邊給安瑤講解著。
“中醫治病靠的是藥材的偏性,四氣五味、溫涼寒熱、升降沉浮,而藥材的偏性一方面是藥材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和生長環境有關,生長環境不同,藥材的質量不同。”
“就像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同樣的物種,生存環境不同,就會出現很大的偏差。”
方彥說著拿起一味藥材嚐了嚐道:“人工種植中藥材並非是什麼不可取的事情,從野生到家養,從野生到系統的種植,本來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一味的野生吹是不可取的。”
現在關於中藥,關於中藥材,言論很多,其中野生吹佔據的比例並不小,一部分把中醫的沒落亦或者說中醫治病效果不行的原因都歸結於中藥材,現在人工種植的中藥材藥效差,野生中藥材藥效好,以次充好,所以不能治病。
這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並不是人工種植的中藥材如何,而是很多醫生在用人工種植的中藥材的時候,依舊按照原本的經驗,不去改變劑量。
就像是辣椒,有的辣椒辣,有的辣椒並不是狠辣,辣了少放一點,不是狠辣就多放一點,那種完全不辣的就不要用來調味,而不是完全照著口訣,按照藥典。
藥典規定的劑量本就已經很保守了,在用藥上要是還保守,那肯定是達不到劑量的。
“這個我知道,每一次福生堂有新的藥材進來,師父都會親自嘗試。”安瑤點著頭。
老爺子在這方面是很嚴格的,福生堂的藥材一直都是老爺子親自把關,藥效如何,品相如何,老爺子都要親自檢查,其實這也是不少民間中醫館比醫院佔優勢的一個地方。
稍微有點名氣的中醫醫館,藥材都是嚴格把控,而醫院的話,貓兒膩就多了,因為需求量大,可操作空間大,其中有著什麼事情,那就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所以很多中醫,不僅僅是老爺子,即便是方彥,在給患者用藥的時候也會檢查藥效,如果是在醫院,方彥都會等湯藥送來之後親自檢視,確認無誤才會給患者用藥。
“不過人工種植中藥材要注意的就是環境,所以人工種植的時候還是要注意的,不適合某種中藥材生長,不能強行去種,如果產生變異,導致藥材藥性發生了變化,那是堅決不能用的。”
昨天和安瑤說起這個事情的時候,方彥就有了想法。
他給安瑤說,歷史上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名醫去重修藥典,而到了現在,藥典早就應該重新修訂了,之前藥典規定的劑量早就不可取了,可各大醫院很多中醫人卻依舊在用著。
既然要修正藥典,首先要有影響力和水平,方彥的水平是夠了,欠缺的就是影響力。
其次,就是要修正藥典,就要對現在的中草藥藥效瞭如指掌。
方彥的藥理自然不用說,可現在很多人工種植的中藥材藥效如何,地方偏差有多大的影響,方彥還真不清楚。
以前交通不便,即便是有名醫修正藥典,也做不到精益求精,就像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無疑是中醫醫學史上的名著,記錄了眾多中草藥,把以前有的還有沒有的都系統整理。
但是李時珍在編纂《本草綱目》的時候卻加了不少自己的臆想,比如一些藥材的作用,有的是李時珍自己想象的,並沒有的道求證,還有劑量,也沒有明確的考察,有的是根據一些記載,有的是聽說.......
這也導致後來不少醫者都在吐槽《本草綱目》,說正是因為《本草綱目》,導致後世中醫在用藥用方的時候被誤導。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