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與子偕老(第1/2 頁)
佈置完婚房,婚前的準備就基本已經結束了,隨後就是正兒八經的婚禮儀式。
婚禮當天,新郎要去迎親,娶回他心心念念,珍愛一生的姑娘。
新郎身著長袍馬褂,頭戴禮帽,長袍馬褂是傳統的中式禮服,彰顯新郎的莊重和儒雅。古代新郎會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的前頭。
現在也沒有馬能給你騎,所以說一般都變成了迎親車隊,畢竟就算是能搞到馬,四條腿也比不過四個輪子的小汽車。萬一娶個稍微遠一點兒的新娘,騎個馬你就跑吧,一跑一個不吱聲。
迎親隊伍舉著“喜”字燈籠、彩旗等,新郎攜帶大雁(或用鵝代替)。
“喜”字燈籠和彩旗營造喜慶氛圍;大雁是忠貞愛情的象徵,古代婚禮中用大雁表示新郎對新娘的忠誠和對婚姻的堅定。
新郎率領迎親隊伍前往新娘家,到達後要經過堵門考驗,如伴娘出謎語、要求新郎唱歌等,新郎答對或完成任務後才能進入新娘閨房。
進入後,新郎向新娘父母行禮敬茶,感謝養育之恩。人家養了這麼多年的大閨女就要給你小子騙走了,雖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子,但是該有的儀式還是不能少。
之後,新郎找到新娘的紅蓋頭或者藏起來的婚鞋,為新娘蓋上蓋頭,穿上婚鞋,然後牽著新娘的手,在伴娘的陪伴下前往男方家。
這主要是為了體現新娘孃家捨不得新娘子,不願讓她就這麼離開家,所以給新郎設定的一定的障礙。堵門考驗增加婚禮的趣味性,也體現了新娘的珍貴;向新娘父母敬茶表示感恩和對長輩的尊重。
出門的時候,新娘身著秀禾服,頭戴鳳冠,秀禾服端莊秀麗,鳳冠華麗高貴,寓意新娘的美麗和幸福。
龍鳳本是古代皇權的象徵,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的,但是這裡還有一真實性不可考證的民間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體恤民間女子,特許哪怕平民女子在出嫁時,都可以頭戴鳳冠。
出門時,新娘手持紅綢傘,“傘”與“散”同音,取開枝散葉之意,祝願新人多子多福。
新娘在父親的陪伴下出門,由新郎將新娘抱上花轎(或車)。新娘的兄弟要為新娘撐紅綢傘,一直送到花轎(或車)旁。
父親陪伴出門體現對女兒的關愛和不捨;兄弟撐傘寓意為新娘遮風擋雨,祝福她婚後生活順利。
同時也是為給新娘子撐腰:我閨女在家受寵的很,到了你家不能欺負她。
兄弟多的女子出嫁,你要是敢以後敢欺負自己老婆就得掂量掂量這些大舅子,小舅子能不能放過你。
古代新娘子都是就此上轎,去往夫家,現在都是用汽車代替。若用花轎,轎伕抬著花轎,一路上吹吹打打,前往男方家。若用婚車,車隊會在車身上繫上紅色綢帶,貼上喜字,按照預定路線行駛。
到了夫家,進門的時候還有儀式,新娘子新娘跨過火盆寓意驅邪避災,新生活紅紅火火;邁過馬鞍寓意平平安安。新娘下轎(或下車)後,要跨過一個燃燒著的火盆,然後再邁過一個馬鞍,才能進入男方家門。透過這些儀式,希望新人在未來的生活中遠離災禍,平安順遂。
新娘子進門後,就到了最神聖的拜堂禮。
新郎新娘均著傳統中式禮服,如新郎長袍馬褂,新娘鳳冠霞帔,天地桌,上面擺放香燭、供品等。
新人在喜堂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一拜天地時,新人面向天地桌,行鞠躬禮;二拜高堂時,新人轉身面向父母,行鞠躬禮;夫妻對拜時,新人相對,互相行鞠躬禮。
一拜天地表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二拜高堂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夫妻對拜象徵著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敬如賓。
拜堂結束,就到了大家喜聞樂見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