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刷經驗,爆護(第1/2 頁)
聊完之後,張遠回到自己的位置,開始準備釣具。
他拿出自己的迪佳 “大物師” 手竿,將魚線依次穿過竿梢、浮漂座和鉛皮座,然後根據徐峰的建議,調整浮漂的位置,使其離魚鉤大約 40 厘米左右,這個深度比較適合靈澤湖當前的魚情。
接著,他按照徐峰分享的餌料配方,將九一八野戰篇、野戰藍鯽、速攻 2 號、蝦粉和拉絲粉仔細地混合在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然後用手快速攪拌均勻,讓餌料充分吸水。隨後,他開始揉打餌料,使其變得更加細膩有韌性,這樣在水中能夠更好地附鉤,不易散落。
張遠將調製好的餌料搓成大小適中的餌團,掛在魚鉤上,然後用力將魚竿甩向湖中,魚鉤帶著餌團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落入水中,濺起一圈小小的水花。
浮漂穩穩地立在水面上,隨著微風輕輕晃動。張遠坐在摺疊椅上,眼睛緊緊地盯著浮漂,手中緊握著魚竿,心中充滿了期待,希望自己今天也能在靈澤湖有一個不錯的收穫,同時為他的民宿宣傳影片拍攝到精彩的釣魚畫面。
下杆後,張遠趁著魚還沒咬鉤的間隙,迅速地從揹包裡拿出攝影裝置,開始精心架設起來。
他首先取出那臺佳能 5d mark II 單反相機,將其穩穩地固定在偉峰 6663A 三腳架上,仔細調整著三腳架的高度和角度,確保相機能夠拍攝到最佳的釣魚畫面範圍,既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浮漂的細微動靜,又能將整個湖面的景色納入鏡頭之中。
接著,他安裝上騰龍 17 - 50mm F2.8 鏡頭,並檢查了鏡頭的清潔度,避免灰塵影響拍攝畫質。然後,張遠開啟相機電源,進入拍攝模式,對相機的引數進行了一系列細緻的設定。
他將感光度調整到 ISo 400,以保證在戶外光線變化的情況下仍能拍攝出清晰的畫面;快門速度設定為 1\/500 秒,這樣能夠快速定格魚咬鉤瞬間的精彩畫面;光圈則設定為 F4,既能保證足夠的景深,又能使主體清晰突出。
設定好相機後,張遠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到魚竿上。此時,浮漂靜靜地立在水面上,隨著湖水的微微波動而輕輕晃動。
沒過一會兒,浮漂輕微地上下點動了幾下,張遠的眼神瞬間變得銳利起來,緊緊盯著浮漂,身體也不自覺地緊繃起來。緊接著,浮漂緩緩下沉,張遠知道,魚咬鉤了!他迅速握緊魚竿,用力向上揚杆刺魚,魚竿瞬間彎曲成一道漂亮的弧線,魚線被繃得緊緊的,發出 “嗡嗡” 的聲響,張遠感受到了魚的掙扎力量,心中既興奮又緊張。
他開始小心翼翼地遛魚,根據魚的逃竄方向,靈活地調整著魚竿的角度和力度,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始終保持著魚線的緊繃狀態,不讓魚有掙脫的機會。
這是一條大約半斤重的鯽魚,渾身銀白,鱗片在陽光下閃爍著細碎的光芒,魚鰭邊緣帶著淡淡的黃色,小巧的嘴巴一張一合,似乎在抗議著魚鉤的束縛。
張遠熟練地操控著魚竿,慢慢地將魚遛到岸邊,然後用抄網將魚輕輕抄起,放入旁邊的魚護中。就在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響起了老鴰枕頭那獨特的恭喜聲:“恭喜您成功釣到一條鯽魚,你的捕魚技能,水生物圖鑑程序推進,” 張遠心中一喜,越發期待接下來的收穫。
首戰告捷後,張遠並沒有放鬆警惕,他深知想要有更多的收穫,打窩補窩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他從揹包裡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窩料,窩料是由玉米、小麥和一些腥味較重的商品餌混合而成的。張遠用打窩勺將窩料準確地投放到剛才下鉤的位置,窩料落水的聲音在安靜的湖面上回蕩,吸引著周圍的魚兒前來覓食。
他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打窩補窩,是因為剛才上魚的過程中,窩點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