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同軌跡(第1/2 頁)
而後孔丘將自己思想流派稱為儒家,以修浩然正氣相容幷蓄為主要理念,並以詩、書、禮、樂、春秋五書為五經,又以博採眾長悉心教授弟子,以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為主張,門下弟子學有所成者不在少數,大成者紛紛開創各自思想流派,其中繼承孔丘理念的儒家孟子,新開創的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兵家孫子、農家許行、醫家扁鵲等相繼得封半聖,逐漸形成百家爭鳴之勢!山海界正式進入文氣時代!之後又過百年文道書院納百家賢士集百家之長,秉承有教無類思想相容百家所長後創州級書院七十二座,縣級書院三百零八座,後世稱這一集百家之常於一院後因材施教的壯舉為百家爭鳴終歸儒,大小書院分佈在人族兩國的所有州、縣之上並以各州縣分院為名加以區分,加上孔丘最初所創文院宮三百八十一座,且為各級文院制定明確的考核和入學方案,而後於每座文院學堂星樹立孔丘聖人像,所有學子透過考核進入文院便需首先參拜聖人像,針對未獲得文氣的讀書人和啟蒙兒童則是設立學堂教授習文寫字。此後便將所有能引文氣入體修煉文道之人統稱文人,而孔丘於魯城創立的第一所書院則被稱為文道聖院。
一日孔子教授完學生後便沐浴更衣將文寶山河筆、春秋書和土河車置於魯城聖院聖學堂自身雕像旁後聖體便化作沖天文氣,舉世可見!隨後聖體所化文氣分為兩道,一道湧入兩界山文氣屏障、一道湧入聖院孔丘雕像後再從聖院孔丘雕像分出七十二道湧入各州級文院孔丘像之中,而後再從各州級分出相應數量文氣湧入縣級文院。
過程中聖人天音想起,人族皆聞“聖院學堂中三件聖人文寶可於人族危難之時助半聖展現聖人之威,不可輕用……吾所化文氣入一半入兩界山可加固屏障助我人族抵禦鬼妖侵擾,一半與聖院及各書院書院聖人像融合,一、可形成文氣壁障使妖邪幾心術不正之人無法進入,二、不同層級文院可為首次參拜該層級文院聖像之人引文氣灌體,助其文道修行,這其中以中州魯縣聖院文氣最盛,州級文院次之、縣級再次之,望後世學子楊我文道,當孜孜不倦砥礪前行,莫要落了我人族之威”一句後一切歸於平靜,直到此時天下萬民才得知孔丘已壽終羽化痛哭不已。
有了博採眾長又得文氣加持的書院為學子啟智人族大興,孔丘羽化後眾弟子整理他生前語錄修書為《論語》,和五經並稱儒家六經,而後聖院秉承他的遺願吸收百家精華為才是舉,完善文道力量為天下學子創立十文位,分別是九品學子、八品秀才、七品舉人、六品進士、五品翰林、四品人師、三品文豪、二品大文豪、一品半聖和半聖之上的聖人,安順序又劃分為下三品、中三品、和上三品。不同文位有不同的天賜神通,文位越高天賜神通越強,文氣越渾厚,掌握的天地元氣也就越強,再以詩詞文章為引便可用於戰鬥、祈雨等等等等,口誅筆伐搬山填海也不在話下。
收回思緒陳書霖震驚不已,這竟然是個如此神奇的世界,不僅能用詩詞做到前世神話故事中修士那般神奇之事,還能有各種天賜神通!成為九品學子後便可獲得天賜神通“耳聰目明”,不僅聽力出眾視力極佳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更能在夜間視物,漆黑環境下只需些微光亮便能習文寫字,成為秀才後更是了不得,能“下筆成兵”即秀才文位者所寫詩詞可以下筆成實,引動天地元氣蘊含強大能量,若是戰詩詞則可用於殺敵,文位高了之後還有更多不可思議的天賜神通。
陳書霖對比之下發現兩個世界雖有諸多相似卻又大為不同,比如皆是倉頡造字,孔丘教化萬民為萬世師,諸子百家也除了是孔丘學生所創外幾近相同,可在之後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軌跡,一是兩千多年竟然沒有朝代更迭,二是孔丘死後千年至今再無人封聖,且除諸子百家諸位名人外的半聖、文豪、大文豪竟無一人是他認識的,這一方世界諸子百家之後有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