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帕安(第1/2 頁)
趙治進帶著隊伍一路向南,遇到平地土司府,將覺敏寫的信函展示給土司,果然土司都極為配合,積極給部隊提供糧草。
幾天之後,部隊終於來到帕安附近。
帕安是克倫邦首府,目前被政府軍控制。
帕安在薩爾溫江東岸。
而現在趙治進的部隊在薩爾溫江西岸。
薩爾溫江到這裡已經即將走到盡頭,江面寬闊,水流平緩,只要徵集船隻,過江很容易。
江兩岸是沖積平原,被鬱鬱蔥蔥的樹木覆蓋。
再遠處是起伏的山嵐。
帕安附近以喀斯特地貌聞名,這種地貌也使得反叛組織便於隱蔽,只要走出帕安城,隨時都存在危險。
趙治進到薩爾溫江江邊,看到寬闊的江面,命令部隊暫時停止進軍,在江邊找地方安營紮寨。
駐紮下來之後,趙治進給朱江發報彙報情況。趙治進把部隊現在的位置告訴朱江,並請示以後的發展方向。
現在部隊遠離本土,沒有根據地,如何紮根,需要做長遠考慮。
此處距離孟邦首府毛淡棉已經很近,佔領毛淡棉,就取得出海口。
朱江指示,此次行動,需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在毛淡棉附近設立據點,為以後控制毛淡棉做準備,再就是在泰緬邊境設立據點,建立根據地。
也可以理解為就是一個目的 ,即在緬甸東南部立足 ,建立根據地。
在撣邦的勢力還未能控制克倫邦的情況下,孤軍深入的撣邦革命軍,只能以泰國為後援,在緬泰邊境,才能方便獲得武器彈藥;
至於進軍毛淡棉,不是現在的當務之急,只要在帕安附近有根據地,隨時可以進軍毛淡棉。
收到朱江的回電,趙治進心裡有了底。
立即組織隊伍,徵集船隻,準備渡江。
第二天,趙治進徵集了數十隻船隻和船上的船伕,幾個小時,部隊就全部渡過薩爾溫江。
過江後,部隊來到帕安城外面。
帕安城駐軍負責人吳敏溫前來拜訪趙治進。
吳敏溫是准將軍銜。
他自我介紹是緬甸政府軍東南軍區負責人。
東南軍區管轄範圍包括克耶邦、克倫邦、孟邦和德林達依省。
吳敏溫准將介紹,東南軍區有一千多人,克耶邦,帕本縣,孟邦,德林達依省等地,分別有人數不等的駐軍,現在帕安城的政府軍人數有八百人。
而克倫民族聯盟組織了一千多人的部隊圍攻帕安城。
帕安城除了薩爾溫江方向, 其他各方都被克倫獨立軍包圍。
政府軍希望撣邦革命軍幫助政府軍打破克倫獨立軍的包圍圈。
趙治進聽了吳敏溫的介紹,先沒有表態,只是說先要了解戰場的具體情況後,再做決定。
吳敏溫走了之後,趙治進召開部隊連級以上幹部開會。
趙治進說,這次出兵克倫邦,對外,是奉政府的命令支援政府軍,但我們真正的目的,是在克倫邦和孟邦一帶建立根據地,為以後控制出海口,做好準備。
最終的目的,是控制緬甸東南部,包括克耶邦,克倫邦,孟邦,德林達依省。
暫時先在東南部取得一塊飛地。
所以,這次的作戰,一定要儘量做到減少傷亡,儲存實力,這樣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開完會議,趙治進立即派偵察兵出去偵察敵情。
兩天之後,撣邦革命軍開始向圍城的克倫獨立軍發起攻擊。
部隊向北方、東方和南方同時發起進攻。
猛烈的炮火向敵人的陣地拋灑,陣地上火光四起,防禦工事被炮火摧毀,陣地上的克倫獨立軍被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