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1/3 頁)
飽受飢餓的人,好不容易熬到在麥子揚花,就天天的守在地頭,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能多看幾眼麥子,坐在地頭,感謝老天爺給了個豐收年,讓人活命。
等不及麥子熟,就割了回來,不敢用轆轤碾,鏈枷打,怕碾打成了麥餅,坐在場畔用手揉搓出麥粒,吹去麥糠,迫不及待地往嘴裡塞一把,咬出一嘴的白汁,閉上眼回味著麥香味,揉好吹淨的麥子也不晾曬,直接回家上鍋煮著吃,算是吃上新麥了,人們不免感嘆幾句。
“總算熬過來了。”
“老天爺好歹還是給人留了條活路。”
……
隨著幾聲“算黃算割”的叫聲過後,先是米湯河對面北嶺陽坡的麥子熟了,大片的金黃色開始蔓延,沒幾天,金黃色漫下了川道,漫過米湯河,漫上米湯河南岸的槐樹嶺。
飽受饑荒的人們終於迎來豐收年,到處一片忙碌,人們忙著開鐮割麥,家家的打麥場裡都堆滿麥捆,一番攆打晾曬,圓鼓鼓,沉甸甸的麥粒,裝進口袋,扛進屋,麥子裝滿了屋裡的每一個甕,裝不下的便用蘆蓆圍成一圈,用鐵絲捆紮好,存放糧食,人們不僅感嘆起來,老天爺真會作弄人,前一年能餓死人,如今都把人能撐死。
今年不是說誰家打了幾甕,而是說打了幾囤的麥子,此時的苗李氏卻是最為興奮,因為借出去的麥種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除了催促劉六幾個夥計在家裡用青磚盤著糧食窖,同時拉著會打算盤王緗雲迎接前來還麥子的人。
收完麥子,所有人都把精力投入到種秋糧的事情上,種包穀,豆子,就連地坢,坡塄,溝坎也都種上了南瓜,豆角,莊稼人靠啥吃飯,還不是靠地,活下來的人,再也不敢耽擱地裡的活,一場饑荒讓所有人都明白,只有把種子種到地裡,才有收穫的希望。
此時的苗家卻出現了兩個客人,是苗若琴在省城做廚師的公公賀旺財和媒婆,他們來是為了給若琴和賀小江結婚的事。
賀旺財和媒婆坐在上房裡,苗孝禮老倆口和苗李氏陪著,一陣寒暄後,
媒婆笑容滿面的對苗李氏先開了口:“大妹子,想必我們來,你也知道為了啥事。”
“叔,嬸,親家,本來你給若棋結完婚時,我就想著給琴和小江把事也辦了,但怕你這邊倉促,接下來又鬧了饑荒,鬧得人心慌慌,如今都過去,我想著儘快把倆娃把事一辦,帶他們去省城給開了個小店,店已經盤下了,雖然不大,好歹也算是給倆娃謀了個出路,琴進門後就幫著照看照看,不用再圍著鍋臺轉,受這煙熏火燎的罪。”賀旺財臉上洋溢著自信地笑容說道。
實際上也在告訴苗家,賀家算是在省城紮下根,下一代脫離了面朝黃土背朝天靠種地過日子的生活。
苗孝禮老倆口一聽,當即開心的不行,琴以後好歹算是進了城,不等倆人開口,苗李氏就一臉開心的笑道:“也難為親家哥了,為倆娃想得這麼周到,只是不知道你看的是那天,只要時間上不太倉促,我這邊倒也能準備停當。”
賀旺財從懷裡掏出寫著兩個人的生辰八字的紅紙放在桌子上說:“來之前,我上龍王廟請了塵師父看了,說九月初九是個好日子,對咱這邊來說時間應該也還來得及。”
苗李氏歪著頭算了下,滿臉笑容道:“九月初九好,那時地裡活不多,天也不熱,嫁妝我這邊也來得及準備。”
“那就好,既然親家母沒意見,那我們就訂在這天,咱這邊需要啥儘管說。”賀旺財爽朗的問道。
“這個不用親家操心,到時候只管來接人就行,我這邊陪多陪少,親家不要嫌棄就行。”
“親家母,說笑了,嫁妝多少是個夠,我就小江一個,琴進了門還能讓受罪不成。”
苗李氏見事情定下來,親熱地對賀旺財和媒婆說道:“好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