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打往死裡打,親往死裡親,沒錯的(第1/5 頁)
過閬中後,下南中有左中右三條路線,也可以叫西中東三條路線,其實也就是當初諸葛亮大軍南下平亂的三條行軍路線。
當初,諸葛亮大軍出成都後,直接向西南方向,一路平推,為西路軍;中路軍,庲降都督李恢將軍的治所本就在建寧郡,採取中路開花,向南部益州郡進軍;東路軍,馬忠將軍則是過漢陽郡插向東南,先抵達牂柯郡,擊敗朱褒,繼續南下。
三路大軍最後匯合於古益州郡西南的永昌郡。
三路大軍在永昌郡匯合後,一起攻打蠻王孟獲。
我們後世人,但凡愛看《三國演義》的,基本上都被羅貫中帶偏了。都以為南中地區的叛軍是被諸葛亮這一路大軍給消滅的。
其實不是。
確切地說,中路軍那邊,也就是古益州郡建寧郡的叛軍都是被李恢消滅的;東路軍那邊,也就是牂柯郡的叛軍朱褒部,是馬忠將軍帶著張嶷將軍給消滅的,據說朱褒被張嶷將軍一刀梟首。
諸葛亮帶領的西路軍先在越嶲郡消滅了高定叛軍,南下今天的雲南昆明和永昌郡,與其他兩路大軍匯合,消滅了雍闓部和孟獲蠻族叛軍。
然後,返回成都,留下李恢繼續做南中庲降都督府的大都督,坐鎮南中,以鎮蠻夷。
另外,將蠻王孟獲帶回成都做官,以籠絡豪酋人等。
這一日,千餘人的大軍再次歇息,魏延將沈騰叫來,二人商議接下來的行軍路線,和目的地。
魏延大軍裡,並不是沒有各級將領,此時的蜀漢軍隊裡的建制是比較齊全的,徵西大將軍之下,設監軍、督護、護軍、領軍等官職,分領各級諸軍。凡領中央直轄軍者,一般在官職前加一“中”字,如中監軍,中護軍等。凡統軍在外者,則加“前”、“後”、“左”、“右”等字,如前監軍、左護軍等。
但魏延的這支軍隊很特殊——他將本部人馬全部交給馬岱了,自己就帶了親隨護軍1000餘人,也就一個魏黑子一個護軍校尉,其餘的軍中中高階官僚,一律沒有。
對於選擇哪條路到南中這樣的高階軍務,魏延自然不會去諮詢魏黑子的意見。
魏延以為這無所不知的神奇小子一定有最佳選擇,但是,很遺憾,他這次算是“問道於盲”了,沈騰哪裡知道什麼?
他就知道南中這地方當時是蜀漢的一塊心病所在,只要一點風吹草動,這裡的蠻族就會蠢蠢欲動。
至於更具體一點的,也就是《三國演義》《三國志》裡面的那點知識儲備了。
“小子,說說,對於這次南中之行,你都怎麼謀劃的?”魏延很誠懇地問道。
“謀劃?我哪裡有什麼謀劃?”沈騰被問得莫名其妙,他只知道去南中保證沒錯,南中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但具體南哪裡會出現問題,他知道個毛線!
魏延那牛蛋一般大的眼睛頓時就瞪得溜圓:“你不知道?你怎麼能不知道呢?”
“冤枉啊,老魏,我是真不知道啊。我又不是百曉生。”
“百曉生?誰是百曉生?比孔明丞相還厲害麼?”
“百曉生,就是什麼都知道的意思。”
“那你小子怎麼出這個餿主意,要我下南中?”
“老魏,這樣說話就沒良心了啊,是你需要下南中,而不是我要你下南中。這個事情,咱倆可得掰扯明白了,別到最後,叛亂未平,你把我撂那裡餵了野人。”沈騰說這話的時候,故意將胸脯挺得老高。
是的,有些話必須先說明白了,別最後被人家算後賬,沒意思。
魏延也覺得自己這樣說話很窩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和你小子玩笑下,瞧瞧,還竟然上心了,小心眼子。”
“這個鍋我可不背。”沈騰認真地看著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