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冒名頂替(第1/2 頁)
李萍兒是個好姑娘。她性格內向沉穩,從小在母親管教與輔導下,學習優秀,為人處世像大人一樣懂事明理。在她們南關經一路口碑很好。
在李萍兒上小學時,家裡突然多了一位男孩,母親讓她叫哥哥。從此,這個哥哥一直在家居住。哥哥骨子裡有一種堅韌頑強不服輸的精神,只有她和母親能夠感知得到。
哥哥由於家庭的變故,精神萎靡,極其悲觀。對任何人都有戒心和防備。
李萍兒母親竭力維護哥哥的尊嚴,不時用打罵萍兒的辦法,讓哥哥明白家裡地位。萍兒知道哥哥幼年是幸福而快樂的,由於家庭變故,變得寡情和沉默。她理解母親用意,接受母親對她的打罵。往往母親白天打罵她,晚上摟著她又默默流淚,她知道母親用苦良心,知道母親是用這種辦法,讓哥哥自信自強。哥哥漸漸長大,只顧學習看書,和人交往不多。哥哥腦海裡深深的留著傷痕和刺痛,造成他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偏移。
哥哥漸漸長大,變得更加內向和不解人意。李萍兒是喜歡哥哥的:哥哥高大健碩,寬厚容忍讓她有了依靠。萍兒一生會永遠在哥哥博大的臂膀下得到呵護與關愛。
哥哥對萍兒關愛有加。但這種關愛是一種親情,兄妹情分,是一種恩情的回報,是對母親的報答。
萍兒不這樣認為:哥哥對她的關愛,是作為終身親人與伴侶對待,所以,她堅定了和哥哥一生不分不離。這可能是兩個人感情世界分水嶺。哥哥的愛和他的愛,是不同觀念和理解的愛。但這種愛又難分難解,交融混雜。
哥哥在臨近高考前,精神幾乎崩潰,這是因為哥哥知道了自己親生母親並非和別人跑了,或是出國,而是因為父親離開,母親讓別人糟蹋後,蒙羞上吊而亡。哥哥當頭一棒痛哭流涕,把自己反鎖在房裡三天沒有吃喝。萍兒母親怕出事,把門卸掉,看見哥哥癱軟在床上。當時面臨高考。在這痛苦抉擇中,李萍兒選擇了幫哥哥重新振奮,走上一條光明大道,緩解哥哥心中痛苦與怨恨,對哥哥失去雙親的安撫。這樣的結局對別人難以理解,但李萍兒心安理得,她高高興興把哥哥送上火車。揮揮手笑著離開哥哥,哥哥很是不捨,回眸一笑。哥哥的笑,融化了萍兒的心。
哥哥(小校友)每週要給母親寫一封長長的信,情感交融。母親把信念給李萍兒聽,哥哥寫給母親的信,總是一種無上的感激,雖然提到她,也是生活關懷和問候。
李萍兒感知哥哥對她的平淡如水:難道哥哥不喜歡她,還是自己不漂亮?還是對哥哥不夠好?李萍兒雖然待業在家,母親在漢山地區自來水公司當會計,工資相對較高。在他們縣城,也算生活有富餘家庭。
其實,李萍兒高中畢業後的第二年,又參加了一次高考。很是不巧,這年高考前漢山地區下了一場大暴雨,李萍兒淋了大雨,加之高考當天,李萍兒生理期提前到來,她有痛經的毛病,出現黑色血塊。母親為此找了許多老中醫調理,都沒有緩解。即使這樣,李萍兒還是答完了全部題,她想憑著自己從小母親的管教與輔導,考一個普通中專還是有希望的。
李萍兒居住在南關經一路街道,南關還有經二路,經三路三條街道。李平兒住在經一路段,就在前面南關經三路段正中,有一個電石廠。電石廠門衛室修的寬闊。許多郵件,報紙和信件都集中放在電石廠門衛,居民路過順便取回自己的信件和匯款。那個年代,一般沒有外地親戚和上學的人,家裡極少收到信件和匯款。居民也不會在家開著門等待郵遞員的到來,所以信件統一集中在電石廠門衛。大家都知道信件在門衛去取,門衛老頭也會看見信件後,讓居民把信件捎帶送去。經一街道沒有集體單位,都是居民,一般信件都集中在一個訂奶處,就是存放奶瓶的桌子。李萍兒就是從這裡取走哥哥的錄取通知書。只有匯款才會放在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