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生拐點(第1/3 頁)
1979年高考錄取通知書由郵局投送。每當郵遞員看見某某大學或學院信封時,知道是學生錄取通知,便愉快的騎上二八圈綠色鳳凰腳踏車來投送。裝報紙和信件的是一個綠色褡褳大包。往往接到錄取通知的家屬,總要留下郵遞員吃一碗熱騰騰漿水面,以此感謝。當年的錄取通知,正面紅色的皮印著學校名稱和錄取通知書五個字。背面是錄取內容。當年錄取通知書並沒有專業,專業選擇要到校之後,或自己選擇,或學校根據考試成績劃分專業。因為當時的錄取按照成績高低錄取,大學名額錄取完後,中專院校按照成績和錄取分數對應錄取。農村孩子的錄取率微乎其微。在乜四仁附近村莊,連續三年沒有錄取過大學生和中專生了,也就是說,二哥是他們附近三個村莊唯一的大學生。
時間已經到九月中旬。乜四仁還沒有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母親等不及了,就讓父親買一張火車票到省城招生辦去詢問。本應聯絡二哥去問,當年書信聯絡前後一週左右時間,家人實在急了。當年到省城是統一的綠皮火車,需要16小時才能到達。雖然火車票對家庭是巨大的經濟開支,但它是確定乜四仁命運與前途關鍵所在:他們要知道,是把孩子試卷子判錯了?還是錄取通知書忘寄了?還是郵電所把錄取通知搞丟了?去鎮上郵電所詢問,說錄取通知書屬於掛號信件,都有記載和經手人,是不會錯的,只有去省招生辦查詢。郵電所同志還專門給了他們地址。父親帶著母親給的二十元錢,(這是給乜四仁準備的學費)去了省招生辦查詢,得到準確回答是:大學已經錄取完了,中專已經開始錄取,乜四仁成績在中專錄取範圍。父親很不高興,怎麼變成中專了?即使中專,也是她們附近三個村莊第一個中專生,這樣想想,父親又開朗了。
父親想到二哥剛剛去學校,並沒有去探望二哥的想法,他也不知道二哥學校的方位,當晚就買了返程火車票回家。
父親坐在火車上還在想:應該去看看二兒,但父親沒有去過省城,不知道孩子學校在哪?又想想乜四仁,水利學校畢業後給他們小寨村修一座水庫,再把渠道修通,讓小寨村每個田裡都能灌上水,插上秧苗,長出稻穀,成為魚米之鄉,這是多麼好一件事。這樣想想父親高興了起來。
乜四仁錄取通知是9月底收到,十月中旬就要入學報到。間隔十多天時間。
但父母又犯起了難,反而高興不起來:去學校車費半價就4元5毛錢,還有書本等等費用,需要置辦新衣服和買皮箱。至少需要50元,考上中專學校,鎮上和大隊自然不會獎勵了。這一切費用都要自己籌辦,對當時的農村,50元是一筆不敢想象的費用。母親和父親商量,能不能把每月給寄乜二仁的五塊錢,暫時兩月不寄了?
對農村只有不到十畝薄田地,青黃不接時還斷口糧的家庭來說,50元是一個天文數字。父親迅速給哥哥寫信說明情況,並告知弟弟考上了中專這一喜訊。商量口氣說,能不能堅持兩個月。
當年省城到他們大隊部信件最快需要走四天時間,第一天從省城到地區,第二天從地區到縣郵政局,然後縣到區公所所在地,一般第四天下午才能收到乜二仁信件,往返就是一週多。但這封回信第六天就收到的。可以說是“八百里加急”信件速度了。
母親收到信件後,拿給父親朗讀。二哥竟然說小弟才考一箇中專,又憨厚老實本分,不如讓在農村幫助二嫂和父母操持家務,回村參加勞動,他的錢是不能少的,現在學校有許多活動,錢對他很重要。
父親生起了氣,把二哥的信扯得粉碎扔在地下,還踏了一腳。
母親眼淚撲簌簌在流:狼心狗肺。
當天夜裡,母親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到二嫂家把孩子信件內容說給了二嫂。看看床上熟睡的孩子,心如刀絞一般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