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啊?宮鬥?我嗎?(十三)(第1/4 頁)
皇上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話鋒一轉:
“今夜良辰美景、佳人在懷,朕詩興大發啊。”
我看你是色興大發,真愛在冷宮裡受罪,你在這吟詩作對。解憂笑盈盈地捧過筆墨紙硯:
“皇上才思敏捷,嬪妾可期待的很呢。”
“倒不如嬿婉你先作一首,也讓朕瞧瞧。”皇上眉梢眼角俱是春意,有好為人師的快樂。
“皇上~你又來作弄人家,嬪妾才念過幾本書,才疏學淺,恐難登大雅之堂呀。”
“無妨,朕只願聞其聲,不求其精。”
作就作吧,還不能比老登作的好,這可就有難度了。解憂輕移蓮步,走到案几前,提起筆來,略一思索,便在宣紙上寫下了一句打油詩。她的字雖稱不上什麼大家風範,卻也小有風骨,並不難看。
皇上讀罷,有些驚喜,不禁拍案叫絕:
“好!好一句‘月色溶溶夜,花香淡淡風’,真乃佳句也!既有女子的柔情似水,又不失清新脫俗。”
解憂聞言笑得燦爛,如異花初胎、明珠生暈,晃得皇上眼前一亮。她盈盈下拜:
“哪裡當得起皇上如此誇讚,嬪妾與與心儀之人共賞佳夜,有感而發罷了。”
“嬿婉啊,你太過謙了。這般才情,足以令後宮諸多才女汗顏吶。”
說罷,皇上又命人取來詩集香茶,要與解憂一同品茗論詩。身側有宮人撫琴,琴聲悠揚、茶香嫋嫋,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品評著古今詩詞。興之所至,皇上靈感到了,又留下不少進不了語文教材的作品。
解憂自然是閉著眼睛一通亂誇,捧得對方心花怒放、飄飄然不知所謂。畢竟解憂也稱得上一句飽讀詩書,夸人引經據典,總能誇在點子上,由不得對方不飄。
“嬿婉啊,你可知道,這調香與品詩,實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又來,又來,又得用心體味了:
“嬪妾愚鈍,還請皇上明示。”
皇上滿足一笑:
“調香需得用心去感受香料的特性,將它們融合在一起,方能調出獨特的香氣。而品詩則需得用心去體會詩詞的意境與情感,方能領略其中的真味。這兩者皆需得用心去感受,方能得其精髓。”
“皇上所言極是,嬪妾受教了。”
皇上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問道:
“嬿婉啊,你可曾觀賞過《牆頭馬上》這出戏?”
別搖了,別搖了,再搖吐了:
“嬪妾未曾得觀,只有幸讀過《井底引銀瓶》一詞,其中婉轉情腸,煞是動人。”
“那好得很啊,你可知這詩為何能深入人心,流傳至今?”
因為你和你冷宮那個真愛老太妃天天唸叨:
“嬪妾以為,《牆頭馬上》措辭極美,細膩描繪了裴李二人的愛情波折,情節跌宕起伏,句句意味深長,發人深省。”省省那個戀愛腦,別惦記著跟什麼少年郎私奔了。
皇上自然喜歡聽人誇獎這出戏文,讚許地點了點頭:
“很好,你果然是個聰慧的女子。朕再問你,你可知道,在調香之中,也有‘情感’與‘情節’之說?”
求你了,別誇我聰慧,你還是罵我吧:
“嬪妾不知,還請皇上賜教。”
“調香之中,情感與情節的融入至關重要。若只追求香氣的外在表現,往往難以打動人心。唯有將情感與故事融入其中,方能調出富有層次與深度的香氣,讓人久久回味。”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不過倒也並非言之無物:
“皇上講得這樣深奧,嬪妾都要聽不懂了,皇上~您再多教教我嘛~”
兩人繼續品茗論詩,調香賞月,直至夜深人靜,解憂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