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退婚(第1/4 頁)
向風從董事長辦公室回來後,心情非常複雜。
他打電話給在隔壁辦公室的龔嫦琳,告訴她已提辭職。不一會,龔嫦琳走到了他的辦公室。
“向風,你已提辭職,做事果斷,老孃挺滿意的。現在我也告訴你一個好訊息,我也跟傅教授聯絡好了,你帶著那十塊玉石見他,如果鑑定是真的,他會出一個很高的價格。”
“你也給他打了電話?”向風很是詫異。
“是的,我跟傅教授說是你的助理。然後告訴了這些玉石不同尋常的價值,他才願意出一個非常高的價格。”
不過,她又告訴向風,如果鑑定後不是真的,他們就不會買。
向風自然對這個道理心知肚明,但即便如此,他的內心深處仍然難以抑制地泛起一絲興奮之情。將那因辭職而產生的頹喪情緒一點點地衝散、沖淡。
然而,向風實際上並不知道一個重要的秘密——傅教授之所以收集這些玉石,並不是出於普通的收藏或者商業目的,而是要將它們用於一項極其前沿且神秘的科學研究:量子科學。
原來,傅教授所在的科研團隊擁有一套先進的儀器裝置,這套儀器能夠精準地鑑別出這些玉石是否來源於未來。如果經過檢測確認這些玉石確實來自於未來,那麼對於傅教授及其團隊而言,無疑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這意味著他們有可能進一步深入研究超時空傳送的理論,並開展相關的實驗工作。而這一研究一旦取得成功,將會徹底改變人類對於時間和空間的認知,開啟一個全新的科技時代。
所以,傅教授才甘願出高價買這些玉石。
龔嫦琳沒有把這些秘密告知向風,她不想向風知道這個事,擔心會把他嚇跑。
這幾天,龔嫦琳也想清楚了一些事情。
原本她想把自己最擅長的基因編輯與再生技術作為創業專案讓向風賺錢,然而,這幾天龔嫦琳在辦公室查閱了行業資料,發現這個專案要在20年以後才能出現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現在,基因編輯新物種也只應用於植物專案。對於人體器官的基因編輯與克隆,在嚴苛的法規下,很多科學家都放棄了研究,轉而研究動物器官。如果把這些技術再應用於人體器官,還要經過二十年後才有一些眉目。
這時間太長了,等不了。
龔嫦琳在一百年後透過基因編輯技術能做到肝再生和移植,也是因為那個時代基因醫療技術很成熟,出現了應用熱潮。那個時代腎的再生、面板的再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龔嫦琳藉助這個熱潮,攻克了肝基因的編輯與重組技術,使之能脫離人體而獨立培育,並最終能移植到病人體內。
然而,如果把這項技術運用於現在,一定被當作瘋子而打入地牢。任何國家都不敢讓科學家做這樣的嘗試。
龔嫦琳放棄了自己擅長的生物技術,轉而學習人工智慧,在這個風口中,她有信心用她超前的大腦和智慧,搶到最大份的蛋糕。
龔嫦琳叫向風給她配了一臺最好的膝上型電腦 ,她就在網上閱讀相關的書籍和知識。
當然,她的閱讀比常人要快一萬倍。
我們常人學習要把文字知識在大腦中轉化為意識態的結構才能記憶和儲存,但龔嫦琳的大腦意識與晶片程式已經完全整合,這些文字以程度傳到她的大腦晶片中,就立即轉換為程式碼,而這些程式碼又立即轉化為她的意識態量子結構,她立刻就能理解和運用這些知識了。
別人要看十遍才能記,她一目十行,秒記秒存。
學了幾天,龔嫦琳把人工智慧掌握的差不多了,但也徹底明白了一個非常困難的事實。
腦機整合,也只有她一個獨立的個例實現了這種功能,如果她要把自己的大腦意識傳到別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