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駱賓王(第1/4 頁)
酣飲之間,樂伎們魚貫而入,演奏起天下聞名的龜茲《鼓舞曲》。為首的七名盛裝樂伎抱著精美的四項曲頸琵琶,五指輪轉;另有頭戴花冠、手持篳篥、橫笛者,吹奏時尚能翩翩起舞。最後加入合奏的是箜篌與羯鼓,一個清如水滴顆顆濺落,一個鏗鏘激昂宛如響雷,這兩種樂器齊鳴,怪異又極為協調,樂音宛轉膠合。滿庭皆是飛旋的衣角與裙裾,各種紅、綠、藍、金色四面潑灑盪漾,妖冶無匹,豔麗絕倫。歡快的氣氛比醇酒更醉人,眾人高聲唱起歌,震得房梁都抖了起來。
默啜見裴行儉與安悉延一直在低語,便說:“吏部見了老朋友,就把旁的人都拋到一邊了?”
裴行儉說:“我要把米姓胡商攆走,把阿羯田山的鐵礦交給安悉延。”
默啜想:這是主動告訴我,安悉延的勢力也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他正思忖,突聞琵琶彈起了《醉胡樂》。
唐人們都說:“這首曲子甚是動聽,誰能一舞助興?”
胡人們一窩蜂嚷起來,都說拔汗能跳胡旋舞。
拔汗也不推辭,果然去換了衣服。
他一身白衣,隨著三支琵琶聲響,舞起銀邊的長袖,先向左旋轉,越轉越快,直到陀螺般完全看不清身形,又一個不可思議的迅捷動作轉向右邊,輕盈地兩腿交換著地,袖子越甩越高,身體卻蹲得越來越低,最後竟像是坐在地上一般。他左右旋舞時,渾身肥肉都彷彿隨著節奏顛動,時快時慢,猶如擊節敲鼓,無不切合音律,幾乎要縮伏在地上的瞬間,又猛地蹦起來,長袖飛展,宛如花瓣乍開。
唐人們驚異極了,全都鼓起掌來。
駱賓王看得呆住了,讚歎說:“這又像羚羊蹦跳,又像疾風掠地。”
裴行儉說:“拔汗的胡旋舞有書法韻律,一快一慢,飛揚跳脫,翩躚靈動,真是萬萬也想不到。”
“拔汗本就是西域最好的舞者,吏部想不到什麼?”石象先拍著拔汗的肚子,問,“是想不到他挺著這個肥肚子也能翩然起舞嗎?”
滿座轟然大笑。
默啜不禁想:當初裴行儉治理安西四鎮,被誇讚文修武備、公而無私。這一點換了別的唐官,或許也能做到,然而,迄今唯有裴行儉最受西域人愛戴,這是為什麼呢?中原官吏來到西域,時常心存傲慢,自以為德智遠勝土著,總是迫不及待想要用中原禮義教化蠻夷。裴行儉雖也推行王化,卻對西域各族瞭解至深,知道各族皆有風俗,能美人所美,能真正愛慕西域文化,這或許才是因由吧。
裴行儉高聲問:“諸位熟知高昌樂、龜茲樂,又可曾見過中原舞樂嗎?”
曹波提說:“中原舞樂在西域並不多見,我等想看也沒有機緣,聽說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秦王破陣舞》?”
此語一出,四下一片驚歎之聲。
《秦王破陣舞》意在頌太宗皇帝軍威武功,由百人執長矛與大盾群舞,是大唐最盛大煊赫的舞蹈,又名《七德舞》。昔日宮廷內演奏這部舞樂,端的兵戈森森,雄壯崢嶸。名臣魏徵因為多次勸太宗皇帝偃武修文,每次聽這聲音,便故意低頭不看。這部舞樂在軍營之中,偶爾也會表演以壯聲威,雖遠不及宮廷人多齊整,卻更有鐵血猙獰之態。
“此地並無音律高手,只能略觀其大略。”裴行儉說著,傳了幾位最好的樂工掌大角、鼓、鈸,又問諸將誰能劍舞。
高韋德與呂休璟當先走了出來,他們都觀賞過宮廷內宴上的破陣舞,自然當仁不讓。
這兩人互有敵意,卻又是同袍,一挺劍,合著鼓樂,劍一交擊,然後各自趨退。
在兩人身後,各跟著十名唐兵。他們肅容凝目,每一揮劍,都發出如雷暴喝,令人毛髮為之豎立。胡人善舞,看了一會兒,又有幾個酋長抽了彎刀,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