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工地三件套,俗稱大塑膠(第1/2 頁)
看好幾樣物品後,兩人開始商量起了價格。
罐子的年份應該是清朝時期的,沒有蓋子,算不上全品,他們談論的價格是150元。
吉他是二手的,30元。
“某某村”老廣播大喇叭,50元。
已經壞掉的牌老座鐘,20元。
兩瓶91年的神仙酒,60元。
86年精瓶青瓷裝雙溝大麴,50元。
三斤裝兩大瓶95年“參王酒”50元。
這些一起410塊錢。
因為拿不下,他們談好價格後,常順就讓柴老闆把購買的東西送到了女房東王女士的房子門口。
“常老闆,我住的地方還有三件真正值錢的古董,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看!”
當他把購買的物品都放到出租房,柴老闆又拉住了他,小聲的,帶點神秘兮兮的語氣跟他說道。
“是嗎,你住的地方離這裡多遠?”
見他一副若有其事,明顯有些情緒波動的樣子,常順來了興趣。
如果真是值錢的古董,自己當然會爭取一下。
只要價格合適,儘量買下來,就算買不起,幫忙介紹,弄點提成也是可以的。
“沒有多遠,也就兩三百米的距離!”
“那我們現在去!”
這樣他就跟著柴老闆一起去了他住的地方。
這裡是一棟四層樓的私人住房,房子面積以及院子面積都很大。
一樓有6個單間房。
柴老闆住的房間,在中間靠近樓梯的位置。
房子同樣是租的,距離他租住的王女士的出租房,確實不到300米。
為了保密性,他在拿那三樣所謂的真正值錢的古董前,還把常順喊到了房內,把房門關上了。
“常老闆,你看下,就是這!”
當他看見拿出來的三樣物品時,有些哭笑不得。
三件所謂的古董,分別是:紋飾複雜、黑乎乎、髒兮兮的“玉碗”、“玉杯”以及一件龜形的“玉印章”。
想不到是大名鼎鼎的“工地古玩三件套”。
對於三件套,只要是接觸古玩一段時間的人,基本上都聽說過。
前世無論是在古玩地攤、古玩店、或者是用手機刷影片,他都看見過這些。
在看別人直播鑑寶時,還對其進行了細說。
記得當時聽見某位主播說過的還有相關方面的順口溜:
“工地三件套,俗稱大塑膠。”
它們的組合,碗、高足杯是最常見的,另外還有印章、盤子、笏板等。
這些的產地,材質,他都知道。
材質是大理石,然後進行簡單的雕刻,混合以泥土,化學物質的腐蝕,故意進行了做舊。
產地是豫省的“某佛寺”。
在九十年代,零幾年的時候,“暢銷”全國各地。
當年很多人冒充工地上的農民工或者直接一副農民的打扮,戴上草帽,到處“埋地雷”。
很多不懂行的古玩新人買過這類東西,多少被騙了點錢。
“常老闆,咋樣,這三樣東西價值大吧!它們是玉的,表面的花紋看上去很複雜,底部寫的還有古代的文字。
一看年份就很久,說不定還是宮裡皇上用過的東西!”
他看著的時候,柴老闆煞有介事的說道。
“柴老闆,實話跟你說吧!你以為的這三樣值錢的東西,其實是不久前才製作出來的工藝品,年份最多不會超過20年。
另外它們的材質,不是玉,而是大理石。”
他把自己知道的情況說了出來。
什麼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