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茶是奢侈品(第1/1 頁)
“三五八一”茶磚,當年被旻元章精心謀劃推向當朝權貴階層,迅速引爆,一時京都磚貴,獨領茶飲風潮。
其中王侯貴婦們最為追捧這種茶磚。在當時,普見的茶磚就只有邊路黑茶,外形傻大黑不說,內裡也都是用末茶或茶碎作為原料製作的。
“三五八一”敢用優質的原茶做成被看做低等的磚形茶,顛覆了中土茶商和茶客們的認知,卻戳中了慣愛緊壓茶的後真族人的痛點。
他們苦於茶磚品質低劣已久,散茶芽茶總嫌寡淡,一直存在需求缺口。
旻元章第一步就瞄準權貴圈的意見領袖——阿蘇突格爾親王。
他老人家是皇族大宗正,跟誰都笑眯眯地,更與旗王相交甚篤,旻元章的宗室玉蝶還是他親手經辦的。
甫一試喝,大宗正就沒停下茶碗。怎麼會不愛這品質與口感呢?
宗正大妃也讚不絕口,鮮有哪個女人能拒絕茶香帶著絲絲縷縷、若隱若現的茉莉花香。
旻元章與大宗正夫婦談妥了合作分成並留下一整擔茶磚。
之後,他深藏功與名,退居到幕後,暗中推手,只等著透過宗正大妃的陪嫁鋪子出貨。
果然不負其所望,大宗正夫婦影響力和帶貨能力相當強。僅僅在國喪結束後辦了第一次宴請,就讓頂層權貴們悉數對“三五八一”欲罷不能。
此磚也不知用的什麼製茶技藝,茶麵油潤光亮,茶氣溫和,喝下去卻分外化解胃腸油膩,打嗝放屁極疏通,整個人都輕鬆了。
又因為量少,貨源極度稀缺,有資格掛號的每個府上最多隻能分到八包即一斤茶磚,最少才得一包。
每包茶磚的最初定價,從鋪子裡一手拿貨一百兩白銀,很快就被有心人求轉手出價至二百兩,再次倒賣至五百兩。
就這,不夠搶的。追逐投入其中的,沒人嫌貴,只恨不能擁有。
而對於次級權貴圈子,彼時還只是聞其名然不見其茶,僅限於傳說。
這樣的茶,是真正的奢侈品。
及至後期,第一批“三五八一”磚銷控也沒得控了。旻元章果斷傳訊燕紓想辦法再搞一批茶磚,好比“三五八一”的低配版。
總不能拱手讓出中上等財力茶客群對買不到“三五八一”本磚的需求替代市場。等到別人模仿去做,那創始者可血虧了。
燕紓當然不辱使命,及時地供應上了。若非有空間利器,換個人還真做不到。
她透過空間傳遞到雅川府,尋找茶山茶種並指導選地的秋季原料刈割,按照前世雅安藏茶南路邊茶的部分簡化工藝做成發酵茶。
拼配時也剔除了茉莉花香薰茶,只拼入微量的空間坡地初製茶料,把這種“味精茶”的成分降到最低。
規格與形狀均與“三五八一”有所差異。每塊茶磚加大了幾號,包裝則給磚塊加了內襯皮紙,並蓋上防偽印章,外層直接使用竹編茶篼子。
茶品既成,又該起個什麼名號?
按理想的方式,低配版絕對不能使用“三五八一”同名稱,但又要體現它也是出自同一商號的實力背書。
可這是古代高風險社會,人怕出名豬怕壯。悶聲發財比高調做商號品牌更適用。
所以,只需看上去與“三五八一”之間“莫須有”點關聯就足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