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城東憶故園(第1/1 頁)
九歲那年夏天,她伺機偷偷踩著工匠修葺房子的架梯,順山牆摸爬跨坐在慕詩軒正房屋脊上,看到的就是對過院子。
主院也是三進,宅門開在正院的東南角,進去是青磚壘的影壁牆,影壁正面的底子刷得粉白,寫著書寫大大的紅色福字。
左轉第一進院子,貼南面一排倒座房,給男僕、小廝們住的。北面正中垂花門進去就是最為規整敞亮的二進庭院,正房三間居中,超不出三間五架的結構,兩側連著耳房。東西又各有廂房三間,整個庭院有抄手遊廊串聯交接,並且沿著耳房外牆再接到第三進後院去。但是,這只是整體的一部分。
有錢的話,在一些硬性的規矩之下總有很多變通的辦法。大家族子孫眾多房子不夠住怎麼辦呢?橫向解決。
把隔壁的院子也買下來打通,建造跨院。各個跨院相對獨立,卻都聯通。有的大戶人家多跨並聯,多達百多間房子,一家能佔住半條甚至整條街巷。房契操作上每個院子各算各的,不算在一套房子頭上。燕府就是這樣,不光左左右右共有七個大跨院,另外旁出好多個小跨院,還圈了一片小水塘進來改造成小湖。
對過的院子,遠沒有燕府那麼多的跨院和總面積,但也不算小。主院東西各有一個跨院,加起來其實是三個院落。
正院東廂房一側,就是通往東跨院的院門。比較起正院的嚴整規範和西跨院的簡單實用,東跨院不僅超寬超大,更別有風情。燕紓當年第一眼也是被這裡驚豔了。
與別家喜歡多蓋房子不同,這家把近乎主院面積兩倍大的東跨院都用來做了園林,差不多有七、八畝地。
這院子裡東南半部有一個真正的湖。湖面隨形延展約兩三畝,種了藕荷,以蓮葉田田分成水路,巧作區隔,正值花期,美不勝收。小小的燕紓扶著屋山牆頭,鼻腔裡滿滿都是順風飄來的荷花清香,心嚮往之。
建築委實不多,除了沿著四面院牆通貫的觀景遊廊,最北頭有個單獨套起來的帶三間石頭房的竹籬笆小院,小院前面種了一片果樹,也有半畝多地。果林往南居中是座大花廳,南向對著荷花湖,遠遠看得見人進人出。
再就是湖畔靠主院一側的竹林掩映中有幢三層畫樓,比燕府的屋頂還高得多,正朝向慕詩軒這個方向,想必那家的小姐站在樓上,可以眺望到更遠。這個畫樓,比荷花更羨煞小燕紓。至少燕府,真沒有。
而最令小燕紓好奇的,不是旁的假山小橋曲徑、花田裡百花爭豔,而是東北角一大片綠油油的劃分成長條格子狀的地塊,那是什麼?原身不知道,但燕紓曉得啊,那是玩過多少偷菜遊戲最想擁有的菜地哈。
整個園子比不上前世蘇州園林山水堆石的極盡精微雅緻,卻勝在空間使用肆意,大開大合,更符合北方園林風格。
看,這就是差別。同樣都是東城富家,每家的院子和過的日子是多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