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原來,竟是如此(第1/2 頁)
沈家對鄭寫意來說一直都是危險的。
畢竟原書裡,沈青放最後參與了對她的圍殺。
雖然鄭寫意並不知道原書裡的這危險,除了原主承認殺了魏熙雅,導致了沈青放和沈家的憎恨,還會來自什麼?
而即便是現在已經改了,她並沒有承認自己殺魏熙雅,還找到了真兇,可同樣的,依然把沈青放和沈家得罪得夠嗆。所以她不確定,修改了魏熙雅案件的結果之後,沈青放對她的圍殺會不會跟著改變,還是說因為她找到的真兇是魏熙蓉,還把魏熙蓉和沈青放一同下獄,沈青放對她的恨惡依然跟原書沒有區別?
鄭寫意並不確定這個,所以便要防範於未然。
假設沈青放和沈家對她的憎惡依舊存在,那麼他們便是她的危險,而當有機會的時候,就要把這危險,扼殺於萌芽狀態。
這一局看上去,皇帝只罰了沈康一年的俸祿,而事實上,沈康乃至於整個沈家,已經失了聖心。
當然,不是說這位皇帝陛下有多麼要求嚴格,清正廉潔,嫉惡如仇,真的只因為沈康沒有教育好後輩子侄,他們去逛了煙花之地,或者金屋藏了嬌,便對他生這麼大的氣。
事實上,對於皇帝來說,只要是他的得力之臣,你想金屋藏一個嬌還是兩個嬌,甚至藏一群嬌,他都毫不在意,不過是臣子們一些風花雪月之事。
但你這事只能偷偷的,不能鬧到大殿上來,不能鬧得天下百官皆知,尤其不能在這麼多人的時候,鬧到他的面前。
像今日沈家這事,當著天下百官的面,鬧到他跟前來,這不是在打沈家的臉,而是在打他的臉,身為朝廷命官,竟然敢光明正大地把車停在那裡狎妓?這讓他這個當皇帝的人,實在是太沒有面子了!
對於這位皇帝陛下來說,面子比什麼都重要。
皇帝過於不動神色,沈康還沒有察覺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還不知道他已經失了聖心。沈家從此之後,怕是已經不在皇帝陛下可用之臣的第一選擇清單當中。
也還沒察覺到,現在對沈青放來說,被關在懸鏡司中,已經不是他面臨的最大問題了,而是在皇帝和百官面前被錘了品行不端,甚至於喪德敗行,怕是之後仕途之路,沒那麼好走了。
當然,這些都是鄭寫意根據皇帝的性格和眼前局勢推測出來的,沈青放這個人之後還有沒有仕途,其實她也並不肯定。
畢竟在殿上之時,她有意點出沈青放與殺人兇徒之間的情愫,點出他人品德性有問題,可當時話都遞到嘴邊了,這位陛下也不好奇,也不問一下,把沈青放牽扯在其中的案子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是如何喪德敗行了?
皇帝的這個反應,讓她有些看不太懂。
皇帝明明很不滿意沈康家的事情,卻又不問牽扯沈青放的案子。而當時的局面,只要皇帝開口問了魏熙雅和魏熙蓉的案子,那麼沈青放就會在百官那裡掛上號,沈家就會被皇帝厭棄得更深。
可他什麼也沒問。
皇帝這麼做,莫不是還想給沈家留一絲反轉的餘地?
而至於鄭寫意,看上去似乎是在這兩場官司中的最大贏家,可是錯了,大家都錯了。
那些在皇帝陛下安慰她之後,再次對她報以羨慕嫉妒恨的眼光的人們,都錯了。
出來狀告她,可是被證據一一證明,只是在陷害她的薛俊偉,被整整降了一級,從七品降至八品。看上去似乎真的是因為皇帝寵愛她,在替她撐腰,懲罰這些不開眼的人。
實際上翰林編修雖然是七品,但平日裡只在翰林院中做些不痛不癢的文書工作。對於沒有背景,比如透過科考入仕的寒門學子,進入翰林院之後,在處理文書之時,還可以在皇帝陛下不說混個臉熟,至少能見上幾面,說不定哪天這文字才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