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種瓜種豆(第1/2 頁)
先將一些沒發芽成功的地補上麥種。
然後就是種苞米。
種苞米的方法,跟種麥子一樣。
依然是刨出淺溝,丟種子,放草木灰,蓋土。
只是何春花還在地裡撒了幾顆南瓜、黃瓜、豆角種子。
豆角和黃瓜藤子都需要攀枝兒,而長起來的苞米杆正好可以給它借力。
就算沒攀爬成功也沒事,窩在地裡依然能長,只不過被苞米杆擋了陽光,長的慢一些罷了。
小時候掰苞米,最開心的就是在苞米地裡找到了嫩黃瓜。
那時候菜園子裡的黃瓜早已變老,而苞米地裡的黃瓜因為陽光不充足有好些還是嫩的。
掰苞米的時節,正是秋老虎最厲害的時候。
苞米地裡鑽上小半天,早就又熱又渴。
而爽脆多汁的黃瓜就是最好的解渴神器。
這些種子撒下去,完全就是看運氣。
所以何春花也並沒有丟多少,只是本著不浪費土地的原則,隨性而為。
苞米只種了一畝地,剩下的土地要留給棉花。
種棉花,可不是跟麥子和苞米一樣,直接往地上撒種子就行。
棉花得先育苗。
前些天,他們開闢門口的菜園時,何春花已經劃拉出一小塊地做育苗床。
將育苗床裡的土澆上農家肥。
就那兩天,這片地的味道頂風臭十里。
坐在山洞裡都能聞到。
柳大夫甚至還問,這個棉花非種不可嗎?
何春花覺得好笑,這才哪到哪,接下來,還有令所有農村孩子聞風喪膽的搓糞球環節。
這簡直是她的童年噩夢。
不過,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偉大的。
等她長大了,看了不少相關的網路影片之後,覺得其實也沒必要沒苦硬吃。
所以,她讓李老頭拿木頭做了一個營養缽。
營養缽下面是一個空心的圓筒,然後一端做一個活塞,上面是一個用四根木頭做的長方形框架,長的木頭能到人大腿高,這樣取土時不用彎腰駝背,會輕鬆很多。
短的木頭,一端用做扶手,另外一端用一根更短的木頭與活塞連線。
施過糞水的土比較溼潤,直接用圓筒插入土裡,就能輕鬆帶起一筒土。
然後底端沾點乾燥的草木灰,使泥土不會與地面粘連。
然後將土移到一邊的空地上,輕踩靠近地面的短木頭,將土推出來,這樣棉花的營養土就算做好了。
雖然味道依然大,但是至少沒有徒手搓那樣讓人噁心的吃不下飯。
營養土做好之後,用水澆溼一遍,然後中間放上棉花種子。
再蓋上薄土,靜等它發芽。
何春花數了一下,有106顆種子,這就是她全部的希望。
其實棉花也可以跟苞米一樣,直接丟種子到地裡,不需要育苗。
可是她不敢賭,育苗就是用精耕細作的方法,儘量保證每一株棉花都成活。
等棉花種子長成半尺多高的苗,就將它移栽到那片預留的地裡。
然而,這才只是第一步。
最讓何春花頭疼的就是,棉花容易長棉鈴蟲。
所以估摸著她們要很多時間耗費在人力捉蟲這件事上了。
這期間,還得澆水,施肥,除草……
總之,只要種了棉花,就有做不完的活兒。
棉花種下,辣子苗也長了起來。
不過這些菜園裡的活計,本就不多,何春花和趙嬸子三人沒花半個時辰就做好了。
緊接著就是紅薯育苗。
短短一個來月,坎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