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陸點伍話:Retake2.22(第1/4 頁)
西曆2018年3月28日
德國地區恩丁市
基路安靜的坐在椅子上,完全不動,根本不像正常的活人。
不過,他本來就不是正常的人。
牆上的電子時鐘正在一秒一秒撥動,即將來到0點整。也就是在這時,基路的目鏡再一次顯現出紅光,他慢慢抬起了頭,插入控制檯上的資料卡也亮起了藍燈。
“方舟資料衛星已連入”
“正在進行抗衰竭意識檢測....透過”
“正在執行資料意識原體對照矯正判定程式....透過”
“正在進行數字生命證書合法性檢測....透過”
“正在進行數字生命個人性呼叫Ip地址檢測...”
“巴別塔網際網路模型已對接”
“digital Life Unit-one, login”
隨著資料箱物理性開放的提示音,基路的行為舉止才開始像一個正常人。
這就是資訊重生技術,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概念,上世紀末構建模型,並於本世紀初成功實驗,資訊重生技術使用者通常被稱呼為數字生命。
嚴格來說“重生”一詞並不完全準確,對一個人使用資訊重生技術,並不意味著將該自然人的意識復活,而是透過對此人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全面記錄,提取其胚胎期間的染色體培育一件胎兒腦部神經元軟體組織樣本,並實時透過網際網路及其資料衛星將該人的各項記錄資料實時傳送到神經元大腦裡,並在神經元組織樣本完全成長後將資料整合體轉入資訊儲存裝置(既資料卡)中,該流程將持續迴圈至該人自然人時期腦死亡,隨後便可以在特定地點特定時間內使用特定裝置讀取數字生命資料卡,特定裝置讀出或輸出資料卡內的資料,分析資料卡內資訊,隨後根據神經元大腦資訊處理的演算法進行推導,誕生一套完整的腦部模擬資訊處理流程,並且確保其演算法和該人自然人時期的資訊處理流程誤差小於3*10^(-9874)...通俗的來講,就是透過此人生前的舉止,透過大資料資訊流推算來精準模擬出一個與之幾近相等的意識體,且該意識體認同其原體身份。
但那是人類真正的永生未來嗎?
“數字生命基路洛倫茲,已接入”
“資訊儲存量:37pb每秒”
“咳咳...”基路站了起來,清了清嗓。
“天使驅動器已經研發完畢了,接下來只需要找到一個進入日本的時機就好了。”
“我甚至沒有想到,這竟然是我距離成功最近的一次。”
基路沒有看到,控制檯的另一端,插上了另一枚資料卡,而此時,那枚資料卡的指示燈也亮起,開始無聲地載入。
基路向前方的虛空伸出手來,一道金光閃過,光芒褪去,留在他手裡的是一條玫瑰金色的驅動器。
“歐登!”基路朝身後喊去。
“在。”
“天使計劃,即刻執行!”
“明白!”
基路轉身看向剛剛亮起的大螢幕,裡面有17個狀態不同的方框:第一二個呈灰色,第三至第九個成綠色,第十個到第十七個為閃爍的黃色,上面標有載入字樣。
“看來裡面的一切也開始了,這就好辦了。”
聯邦政府的一個大廳內,眾人圍成一圈,拿著酒杯有說有笑,而其中最為突出的則是處於中間的一位黑衣女士,舉止優雅,首飾華麗,一頭幹練的金色短髮,散發著異於常人的氣質,對於大部分“政治素人”,可能光是接近她就會感到恐懼。
“芙蕾女士!”一位身穿常服的男士穿過人群走向這位女士,湊到她耳邊低語幾句,直至女士的笑慢慢趨於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