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學習古詩詞(第1/3 頁)
在歲月的長河中,蘇瑛如同一葉扁舟,悠然地穿梭於生活的風浪之間。年輕時,她在大學的象牙塔裡,不僅汲取著專業知識的甘霖,更在課餘時間,悄然種下了對唐詩宋詞的熱愛。那些古老的詩句,如同穿越時空的信使,將千年的風華與情感,輕輕地,卻深刻地烙印在她的心上。
歲月如梭,轉眼間,蘇瑛已從職場退下,迎來了人生的金秋時節。退休後的她,沒有選擇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背起行囊,踏上了環遊世界的旅程。四大洋的壯闊、五大洲的斑斕,一一在她的腳下鋪展,也一一在她的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每到一處,她都會用手中的筆,記錄下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將所見所感化為詩篇,讓文字成為她與世界對話的橋樑。
蘇瑛告別了職場的繁忙與紛擾,她終於有時間去做那些年輕時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的事情——深入學習並創作古詩詞。這個念頭,如同春日裡不經意間播下的一粒種子,在她的心田悄然生根發芽。
蘇瑛首先購買了《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以及李清照的詞選,這些經典之作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她的學習之路。每當晨光初照或夜幕低垂,她便手捧書卷,細細品味那些跨越千年的文字,感受詩人詞客們的喜怒哀樂,體會他們筆下描繪的江山如畫、人間煙火。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不僅對古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更在心中種下了創作的種子。
筆耕不輟,詩詞為伴.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詩詞創作能力,蘇瑛還購買了多本關於古詩詞寫作的工具書。這些書籍如同她的良師益友,為她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指導和創作靈感。她一邊學習,一邊嘗試著將所學應用到實踐中,從最初的模仿到後來的獨立創作,她的詩詞作品逐漸顯露出獨特的韻味和風格。
然而,隨著旅途的深入,蘇瑛漸漸意識到,儘管自己對詩詞有著濃厚的興趣和一定的基礎,但在創作的道路上,仍有諸多不足。那些即興而作的詩句,雖然飽含真情,但在語言的精煉、意境的深遠以及格律的嚴謹上,都顯得略顯稚嫩。於是,一個念頭在她的心中悄然萌芽——她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詩詞水平,讓自己的作品更加成熟,更加動人。
經過一番打聽和比較,蘇瑛最終選擇了老年大學的詩詞班作為自己的進修之地。這裡匯聚了一群同樣熱愛詩詞、渴望提升的同齡人,他們中有的已是文壇老將,有的則是初出茅廬的新手,但共同的愛好讓他們聚集在一起,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詩詞班的課程豐富多彩,既有對古詩詞的深入解讀,也有現代詩詞創作的技巧傳授。老師們都是資深的詩詞愛好者或研究者,他們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案例,引領著學員們走進詩詞的殿堂。在這裡,蘇瑛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那份對知識的渴望、對美的追求,再次被點燃。
學習過程中,蘇瑛格外認真。她不僅仔細聽講,做好筆記,還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每當遇到困惑或不解之處,她都會虛心向老師請教,或是與同學們共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她逐漸領悟到了詩詞創作的精髓——不僅要有真摯的情感和獨特的視角,更要有紮實的語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經過二個學期的努力學習,蘇瑛的詩詞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她的作品開始呈現出更加豐富的層次和更加深邃的意境,語言也更加精煉、優美。她將這些新創作的詩篇與之前的舊作一併整理出來,準備出版成書。在整理的過程中,她彷彿又回到了那些難忘的旅行時光,那些美好的瞬間再次在腦海中浮現,讓她感慨萬千。
終於,蘇瑛的詩集《緣淺情深》順利出版。這本詩集不僅記錄了她旅途中的所見所感,更凝聚了她對詩詞藝術的執著追求和深刻理解。她將這本詩集贈予了同學、同事和親友們,希望他們能在閱讀中感受到詩詞的魅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