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聊些題外話(第1/2 頁)
人生感悟與教育之思
曾以為自己筆力不減當年,好似那久經沙場的寶刀,依舊鋒利無比。懷揣著滿心的熱忱與抱負,投身於長篇小說《沉默的天空》的創作之中。這部作品在心底已然醞釀多年,最初計劃著要寫成一部八十餘萬字的鴻篇鉅製,期望能在字裡行間構築起一個波瀾壯闊的文學世界。
然而,創作之路遠比想象中艱難。當筆下的文字流淌至五十餘萬字時,我卻突然陷入了絕境。那種感覺,就像是乾涸的泉眼,再也湧不出清澈的泉水;又似燃盡的燭火,光芒逐漸黯淡。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費盡了心力,卻依舊難以拼湊出滿意的篇章。腦海中曾經如泉湧般的靈感,此刻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一片令人絕望的空白。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力不從心,彷彿自己就是那周瑜,空有一腔豪情,卻在關鍵時刻才盡技窮。無奈之下,只能草草收尾,結束了這段本應輝煌的創作旅程。
雖說最終完成的作品未能達到最初的設想,在字裡行間或許還存在著諸多不盡人意之處,但我心中卻並無太多的遺憾。畢竟,在這漫長的創作過程中,我付出了心血,投入了情感,也算是給自己多年來的文學夢想一個交代,沒有辜負自己想要在文字世界中留下些什麼的初衷。
回首過往,在教育界已經摸爬滾打了三十餘載。這三十多年,就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時代史詩,我有幸成為了這場教育變革的見證者。親眼目睹了中國教育在時代浪潮中的起起落落,每一個變化都像是深深烙印在我心中的痕跡。我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絕非兒戲,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根基,承載著無數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在過去的歲月裡,教育領域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劣幣驅逐良幣” 的亂象時有發生,一些沒有真正教育情懷和專業素養的人進入教師隊伍,佔據了寶貴的教育資源,而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熱情的教師卻受到排擠。曾經轟動一時的 “毒教材”、“醜插畫” 事件,刺痛了無數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心。這些問題教材不僅在知識內容上存在錯誤,其插畫更是傳達出不良的價值觀,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還有所謂的 “績效考核”“競聘上崗”“異地交流” 等政策,初衷或許是為了提升教育質量,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往往變了味。這些政策成為了打擊和摧殘教師的手段,讓教師們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他們為了應對各種考核和競爭,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本應是用於教學和關心學生成長的精力。教育的天空不再是那片純淨的育人淨土,而是被層層陰霾所籠罩,這與國家教育發展的初衷背道而馳。
教師,本應是受人尊敬的職業,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然而,如今卻出現了 “對教師的苛求”“教師成了人人喊打的物件” 這樣的現象。教師們為了學生的成長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這無疑是對他們那顆純淨育才之心的沉重打擊。而這種傷害帶來的後果,最終買單的卻是整個國家的人民。因為教育的混亂,將會導致人才培養的斷層,進而影響國家的發展,使經濟發展水平陷入停滯甚至倒退。教育,本應順應自然發展的規律,就像培育一棵幼苗,需要給予它充足的陽光、水分和耐心,而不是人為地設定各種桎梏,阻礙其成長。
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我也有著自己的感悟。我始終堅信,作家肩負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不能僅僅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迎合市場的低俗需求,而創作一些毫無實際意義的作品。作家的筆,應該像一把手術刀,剖析社會的弊病;又應該像一盞明燈,照亮人們前行的道路。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應該蘊含著對社會的思考和對人性的關懷,為讀者帶來心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