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師父授《易經》(第1/2 頁)
陳默在風水秘術的學習之路上漸入佳境,山中的歲月如潺潺溪流,平靜卻蘊含深意。一日,師父將陳默喚至跟前,神色凝重而又透著期許:“徒兒,如今你已對風水之術有所領悟,為師今日便要將一部更為深邃玄奧的經典 ——《易經》傳授於你。此經乃中華文化之瑰寶,涵蓋永珍,其理可通天地,其智可鑑古今。”
陳默心中滿是敬畏與好奇,他知曉《易經》之名,早聞其在諸多學問領域皆有崇高地位,卻未想師父竟要將此等秘傳授予自己。“師父,《易經》威名遠揚,徒兒聽聞其艱深晦澀,不知從何學起?”
師父微微而笑,抬手示意陳默隨他步入靜室。室內窗明几淨,陽光透過竹簾的縫隙灑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線,塵埃在其中輕舞。一方古樸的書案上,擺放著一本散發著古樸氣息的《易經》,其書頁微微泛黃,似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師父輕輕翻開書頁,說道:“《易經》之妙,首在陰陽變化。陰陽交感而生萬物,世間永珍皆可納入陰陽之範疇。日為陽,月為陰;晝為陽,夜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此二者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如同太極之兩儀,旋轉不息,化生無窮。” 師父一邊講解,一邊用手指蘸水在案几上畫出太極圖,黑白雙魚相互環抱,流轉靈動。
“其核心在於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每一卦皆有獨特之象與意。乾為天,剛健向上;坤為地,柔順承載。震為雷,動而奮發;巽為風,輕柔入裡。坎為水,陷險而險;離為火,光明熱烈。艮為山,靜止穩重;兌為澤,愉悅和悅。八卦相重,又演變為六十四卦,每一卦皆蘊含著不同的時勢與哲理。” 師父拿起幾枚銅錢,演示起起卦之法,銅錢在空中翻滾,落下後呈現出不同的正反面組合,對應著不同的卦象。
陳默目不轉睛地看著,心中默默思索,試圖理解這神秘的卦象與陰陽變化之理。“師父,這卦象與風水秘術可有聯絡?”
師父點頭道:“聯絡頗深。風水之佈局,需依據八卦方位與五行生剋,而八卦之理正源於《易經》。例如,在陽宅佈局中,乾位可安置尊位或主臥,以彰顯一家之主的地位與威嚴;坤位則宜為廚房或儲物之所,取其包容孕育之意。且透過《易經》之卦象變化,可推算出風水佈局的吉凶禍福走向,提前做出調整與應對。”
隨後,師父令陳默誦讀《易經》經文,先從熟悉卦辭、爻辭入手。陳默依言捧起書卷,輕聲誦讀,那古老的文字似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他心間迴盪。然而,諸多詞句含義隱晦,陳默時常陷入困惑。
師父見狀,耐心地為他逐句解讀:“如乾卦之‘初九,潛龍勿用’,是說事物在初始階段,力量尚弱,應當潛藏隱忍,不可貿然行動,如同龍在深淵,養精蓄銳。再看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坤德柔順正直,若能秉持此德,即便不刻意修習,亦能順遂無礙。”
陳默漸漸領悟,日夜沉浸於《易經》的研讀之中。白日裡,他在山林間漫步,觀察自然萬物之象,試圖與《易經》之理相印證。見那山溪奔騰而下,撞擊巨石濺起水花,他思索這是否契合坎卦之象,坎為水,又為險,水流遇石,正顯其險陷與突破之力。夜晚,在燭光搖曳之下,他反覆琢磨卦辭含義,繪製八卦圖,推演卦象變化。
時光流轉,陳默對《易經》的理解日益加深。他開始嘗試運用《易經》之理為村民占卜吉凶,解疑釋惑。有村民丟失耕牛,陳默起卦得 “遁卦”,根據卦象推斷牛往西北山林方向走去,村民依言尋找,果然尋回。此事讓陳默聲名遠揚,前來求卦問事者漸多。
然師父告誡他:“徒兒,《易經》占卜只是其用之一隅,不可過度沉迷。其真正價值在於使人明曉宇宙人生之哲理,洞察事物發展之規律,從而修身處世,順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