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父親行動(第1/2 頁)
次日上午,沙志坐班車回家。他家鄉穆城鎮是穆城鄉政府駐地。雖說是鎮,但只是老百姓口頭上的鎮,並不是真正的建制鎮。
儘管不是建制鎮,但一如那些依著大河大江發展起來的古代名城一樣,也有著自己長長的歷史。
宋朝以前的歷史已經不可考,但“穆城”二字來自於一代英雄嶽武穆卻非常清晰。當年嶽武穆築城駐軍,軍旗獵獵,枕戈待旦,在縣誌中留下了明確記載。
如今,岳家軍的輝煌喧囂已遠去千年,但諸如“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壯懷激烈卻依然在家鄉父老中口口流傳。
除了穆城外,白衣江流域還留下了嶽城、武城、跑馬、洗馬等一系列與嶽武穆有關的地名。
穆城鎮最早的核心地帶在白衣江東支的江濱。白衣江在廣闊的土地上縱橫賓士,曾經形成了擁有眾多幹支流的複雜水系。經過多年改造,現在在芙蓉縣南部一帶還保留有西支、中支、東支三條幹流。
小鎮以前主要在江濱發展,那裡地勢高聳,大概是嶽武穆當年築城的地方。現在因為防汛的緣故,江濱一帶已經基本不住人,保留的建築主要是一些倉庫。
糧食倉庫北側,多年前修建了一個大型水利排灌設施,地跨大堤內外,隸屬於小鎮電排站。
當時為了解決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配套建有一個燒煤的蒸汽動力系統,安裝在一棟巨大的橙紅色建築內,同時在橙紅色建築旁邊豎起了一座高大的煙囪。
現在小鎮的電力供應已經基本正常,燒煤的蒸汽動力系統早已廢棄,巨大的煙囪也早已失去往日的功能,但是作為小鎮地標卻儲存了下來。
地標上不知用什麼材料刷上去的“農業學大寨”幾個大字,歷經無數風雨依然清晰可見。
以高聳的地標為核心,小鎮逐漸從以前的南北兩條主街道中間發展出一條向西的街道。
西街兩旁種的是法國梧桐。經過數年生長,法國梧桐已經長大,大碗粗細的樹幹上面,濃綠的枝葉向四方伸展,幾乎遮住了整個西街的天空,灑下一地濃陰。
沙志現在的家位於西街中部。剛到家,才說出學校今年的高考情況,沙志立刻被父親帶著去見回老家探親的鄭伯父。
鄭伯父是沙志父親過去的領導,七八年前帶著一家老小搬去了芙蓉市的市區,但他父親鄭爺在市區住了一陣後因為不習慣又回到了小鎮上,獨自住在小鎮最北邊的一棟紅磚房裡。
過去鄭伯父和沙志父親在一個單位工作的的時候,兩家雖然住在單位的不同大院裡,但兩家之間都很熟悉。自鄭伯父搬走後,他的兩個兒子時不時會回來,沙志見過,但再也沒見過鄭伯父夫婦。
一進鄭家大門,沙志立刻認出了鄭伯父夫婦,但鄭伯父夫婦卻沒有立刻認出沙志——他們沒有怎麼變,沙志卻已經長高長大,當年的小孩已經成為了高三學生。
留著短頭髮,有著一張圓圓臉的鄭伯母笑著說:“時間過得真快,小志長得快不認識了,記得比我家小丫頭只大一歲。”
鄭伯母邊說邊看著沙志。她的兩個兒子都已經工作,只有最小的女兒還在市區讀高一。
身材瘦高瘦高,臉上稜角分明的鄭伯父點頭說:“嗯,有點以前的樣子。”鄭伯父是個比較嚴肅的人,好幾年不見依然是一幅嚴肅的面容。
“認不出我了?”沙志笑著對鄭伯母說,“我還是能認出您和伯伯。記得以前幫您取電影複製,那種裝複製的鐵箱子四四方方,箱子上面有個把手用來提,旁邊還有個小掛鎖。”
“對對對,那時候小志會主動幫忙,是個很勤快的小傢伙。”鄭伯母連用了幾個“對”,眼中閃爍著快樂的光芒。
鄭伯母以前在小鎮的時候,負責出售班車車票並負責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