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我給老康當皇后44(第1/2 頁)
這些傳聞,蘇天鳳大婚前聽到的比較少,也只當閒話聽。
聽政後,知道的多。
每天來自各地的摺子,記錄了各地的情況和資訊,越是靠近三位異姓藩王封地的區域,對蘇天鳳都罵的挺髒。
畢竟藩王們造反,怕康熙藉助蘇天鳳這個漢女佛主作秀,動搖他們的軍心。
所以蘇天鳳就被樹立成這些地區的反面人物了。
這事兒也讓蘇天鳳試驗出鳳命不是所有惡意都能立刻回擊的。
像戰爭這樣的大事,以及皇朝發展這樣需要時間的正事,鳳命都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至於鳳命能否保護皇朝不更替,蘇天鳳這一世是沒機會嘗試了。
而康熙打三番這場歷史中長達八年的戰爭,如今也呈現焦灼狀態。
戰爭並沒有提前結束,可戰爭也並沒有如歷史中記載的那樣,戰爭面積擴大到十五省的程度。
四十萬綠營一直堵在三番的家門口,這對其餘省份的百姓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兒。
十五個省份都處於戰亂中,百姓要死多少?
可戰爭堵在了三藩家門口,卻六年沒有拿下三番,怎麼想都很窩火。
更丟人的是一開始的七萬八旗軍對上三番的軍隊,慘敗,如今靠著四十萬綠營,也就是漢人組建的軍隊在攻打三番。
這讓滿人臉上不好看。
可又能怪誰呢?
蘇天鳳就是面對軍機處的大臣們也是一樣的話:“現在的八旗軍比不上大清初建時候的老八旗軍,怪誰呢?怪你們自己啊,一個個只顧著爭權奪利,只顧著吸天下百姓的血,只顧著享福,不知道鍛鍊,兵力不強,軍事力量大降,戰場上丟人現眼還有臉委屈了?”
康熙至今都記得蘇天鳳一席話貼滿蒙大臣的臉上,臊的這群大臣半個月都不敢見佛主。
蘇天鳳不愛跟朝臣勾心鬥角,她也不願意拐彎抹角的說話,從來刀子戳哪裡最疼,她就戳哪裡。
不想被戳,要麼把她幹掉,要麼就努力當個好官,讓她這個佛主少戳兩次,否則蘇天鳳就敢讓這些大臣們當眾下不來臺,更甚至會晚節不保。
跟康熙打了兩次配合。
康熙想收拾滿蒙權貴的時候,蘇天鳳出頭,蘇天鳳發現哪個漢人權貴貪汙腐敗的時候,康熙收拾,蘇天鳳不吭氣。
兩次配合就讓朝臣看出來這兩口子力往一處使,特別不好惹。
康熙不會對犯錯的滿門權貴心軟,蘇天鳳也不會為了讓漢人無條件支援她這個皇后,就護著犯了錯的漢臣。
自此,沒人小看蘇天鳳了。
這個小看指的是蘇天鳳在朝廷的分量,在政權上的存在感。
中正耿直,是朝臣們集體給聽政後的佛主身上貼上的新標籤。
這評價很中肯的。
蘇天鳳交代完神種異象的解決方案後,朝臣們也並沒有立刻離開,細節還沒問呢。
商量政事兒,還真不是上位者說什麼,就是什麼的,細節商量好了,還要預測幾個敵人會搞事兒的方向,如何應對敵人搞事情的對策等等。
朝臣們想知道的,蘇天鳳把能說的都說了。
一直到晚飯時間,才商量了個大概,明兒接著議更詳細的計劃。
飯桌上,蘇天鳳臉上是止不住的疲憊,潦草的吃了幾口就放下了筷子。
太累,身心疲憊,累的沒胃口了。
主要是蘇天鳳對皇冠粉絲的信任轟塌了。
好歹大羅之上的修為了,凡間搞點兒小動作居然能出這麼大的紕漏?
本以為是傍上大腿了,實則差點兒一口氣送她回地府。
洪荒的大佬如今都這麼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