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分身乏術(第1/3 頁)
蘭州河是蘭縣最長的一條主流內河,從新祥水產出門左拐,約500米經50米寬蘭州河橋,再左拐上長6公里的沿河縣級公路,然後再右拐上沅江大橋的沅江大道,肖錏檣第四次自駕車走這條路。
在蘭州河公路上,肖錏檣只開了30碼,時間才下午兩點半,路上的車也不多,便邊開車邊瀏覽風景,沿河公路兩邊被高高的楊柳樹遮成林陰大道,婉如楓葉落滿曲徑通幽西部牛仔獵奇的行程;
每15米到20米聳立的楊柳樹與灌木,透過車窗依然能看到深冬農村忙碌的人們,蘭州河水深處有在河道清理雜物的,水淺處有在河裡挖淤泥護坡的,無山平坦的鄉村,大小人工溪河橫豎交織;
萬畝良田、菜地、養魚池與村莊互動相映,冬天的稻田只有禾兜淹旯在寒冷的淺水中,菜地裡到處是蔥蒜、白菜、連花百、紅白蘿蔔、芹菜……,菜農在太陽的餘暉下收割著蔬菜系捆打包,河道上停著各種大小不一販菜的車輛;
約300米遠處的右邊魚塘邊,站立著十幾號人,正在做下水網魚的準備,肖錏檣被這個場景感動,水中撈魚場面還只是在年少在家鄉過年前才看到,於是將車停在了路邊,下車去看網魚。
聲音雖然有點嘈雜,每一個人都穿著齊肩的防水衣和防水褲靴,這時其中一人嗓門高吭地指揮著:“從西南塘角開始拉魚網,再沿池下水往北邊拉“;
只見兩頭各三人下水,最前面的一個腳踩魚網底部往前拉,後面跟著的人向前使勁拉網線,又有兩人在池子兩岸分別拉著系在魚網底部和上部的拉線,拉底線的那個幾乎到了北岸,為的是不讓水下魚網離開水底;
肖錏檣走到池塘的西坎路中間,看到魚網完全落入水中,魚網緩緩向前,網魚的人們開始平心靜氣靜靜地使勁往前拉,沒有了此前嘈雜的說話聲,這時整個魚網已前進了十多米;
魚兒開始跳躍出水面,起初是小的鰱魚,然後是草魚、白鰱、麻鰱都有,大的有10來斤,大多數的則在5斤、6斤左右,越往前跳躍的魚越多,半小時後終於收網到了北岸;
指揮的那人喊:“5斤以上的按魚類分撿出來裝框,以下的放到水裡去”,裝魚的車也開了過來停在北岸邊上,然後是前面網魚的兩個人,分別拉著魚網兩頭收上岸並接過上部網線一起收,往中間收網直到拉不動,其他的則開始從網裡撿魚,一網下來,估計有四千多斤。
魚車裡裝有清水,在中線處由網格分開兩半,一邊裝草魚,一邊裝其它的魚,裡面還安裝有供氧泵,大概那個指揮的人就是魚塘老闆了,他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肖錏檣似乎也分享到了這種豐收喜悅之情,又想:這車魚大機率就是明天一大早將被送到新祥水產交易市場的魚了,因為當地管控了魚販子,需在市場集中交易後再統一出市。
肖錏檣終於明白鄒老闆這麼大決心建水產品交易市場的真正原因,有一股力量在推動著他,行業強者背後必有支撐,這也許就是相輔相承了,要想得到資源也得靠自己 先做到自身有實力才好。
每一個產業強者背後產生的各種利益鏈條,無論是打工的還是服務的,都要為強者服務方能換來自己生存的資本……
肖錏檣記得羅所長給他說過:浪海的唐老闆不同於其他房地產老闆,每天必看《新聞聯播》,平時也愛鑽研法規檔案,對涉及自身產業的s法知識掌握並不比會計人員少,看來私營企業的老闆們除了有經濟頭腦外,也是有政治頭腦的。
時間到了下午三點多鐘,肖錏檣離開魚場,繼續開車回家。
肖陽放假回來在家裡上網,進小區時,肖錏檣給他打電話:“拿個水桶下來,我馬上到樓下“,車庫前停好車,從後備箱沙土桶裡盤出一隻3斤多的甲魚放在水桶裡叫肖陽提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