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收不收年紀大點的學生?(第1/2 頁)
再次睜開眼,顧秋整個人懵了。
熟悉的感覺再度回到了他的身上。
沒法移動,意識清晰,又將周圍的景色盡收眼底……
自己這又是記起了啥記憶啊?
顧夏不是已經……
心懷著疑惑,顧秋打算先看看突然湧入自己腦海的全新記憶。
這裡,好像是一個遠離大城鎮的偏僻濱海小漁村。
至於顧秋為什麼知道這裡是濱海小漁村,那是因為這裡村民的茅草屋門口,都掛著鹹魚幹,以及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海腥味。
不過,最近這個窮苦偏僻的小村子裡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村裡來了一個教書先生。
先生姓顧,具體什麼名字倒是沒什麼人去問,畢竟他們雖是靠力氣吃飯的山野村夫,但是一點禮節什麼的,他們還是懂得一些的。
這個一眼看去有些瘦弱,手無縛雞之力的教書先生披著一襲洗的發白的粗布長袍。
這先生看起來弱不禁風的,但卻是意外的有點力氣,平時一些耗體力的粗活也能幹一些,甚至在春節的時候,還能幫村裡的村民們寫寫春聯,於是乎剛來時,村裡人對這個先生的印象還不錯。
不過再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倒是做了一件讓村民們有些不滿的事情。
這個先生在村裡開設了一個學堂,並且要收學生。
倒不是說先生要收他們多高額的學費,恰恰相反,這先生收村裡的小娃娃當學生,分文不取。
這要是在一些大城市,這種好事別人是跪求都求不到。
要知道,窮苦人家能上學堂,那可是天大的福分,並不是每一個農民都能承受得起那高昂的學費。
不過這也怨不得那些村民沒見識,只能說是這個山村太過於偏僻落後了,村民們對於讀書一事也沒有多大的認知,也不認為知識能改變命運,就想著自家娃娃不要去浪費那個時間,有那閒時間,還不如腳踏實地多在家裡幫他們大人乾點活。
俗話說得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顧先生再三挨家挨戶的造訪,苦口婆心的勸說了一番,學堂裡每到上課的時間,這才坐滿了學生。
當然,這並不是說村民們想開了。
而是他答應了那些村民,誰家孩子過來上課,他管飯。
所以,那些孩子都是被家裡趕過來吃飯的。
好心做事還被人嫌棄,換做是其他心高氣傲的先生,早就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拂袖而去了。
也幸虧這顧先生是一個老好人,這才能繼續耐著性子呆在這個鳥不拉屎的窮山惡水裡繼續教書育人。
時光很快就在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中悄然而逝。
不知不覺,顧先生在自己臨時建成的茅草學堂裡,已經看遍了三次的冬去春來。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簡陋的草堂裡充斥著顧先生一個人,以及幾道稀稀拉拉的朗讀聲,讓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裡多了些許生氣。
顧秋藉著這“顧先生”的眼睛,發現這是今天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
待底下的學生們跟讀完後,手握半卷經書的顧先生輕輕合上書籍,然後看向臺下的十幾個學生們:
“今天就到這裡吧。”
“好誒吃飯啦!”
大多數趴在桌子上睡覺的學生頓時一躍而起,笑嘻嘻的一鬨而散,一邊討論著昨天誰抓的蟈蟈更大,一邊朝著院子裡的大鍋跑去。
只有少數的幾個學生,在路過顧先生時,會說一句:“先生辛苦了。”
對此,他已經是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