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初識世情仇應一身(第1/4 頁)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年號從元嘉換成了孝建,又從孝建換成了大明。
桓漱石漸漸出落成一位清俊公子,他最喜歡吹笛弄曲,若不去替人看診,或不去分發資物,閒暇時他就待在浣娘身邊,給她吹笛解悶,從高堂雅樂,吹到民間小曲。
宋與魏青、兗二州作戰時,淮北六州幾乎亂得不行,大量流民逃往廣陵,桓漱石几乎天明就出,暮色歸來,行走於難民間,求得其父桓老爺也出了一份力。
但不是所有人都會感謝桓漱石的幫助,以怨報德、恩將仇報之事偶爾也會發生,桓漱石帶著一身傷和被洗劫一空的荷包回家,浣娘就會心疼地替他處理傷口,更換新衣。
“你看看你,又被人搶了,你長點心眼吧,下次別去那裡了,你又不是神仙,你救不了所有人。”
浣娘簡直要心疼死了,嘴上雖然生氣,可下手動作卻十分小心翼翼,生怕弄疼了桓漱石。
其實以桓漱石這個性子,就算疼了他也不會去怪罪誰。
“神仙也不一定要救所有人呀,這是我心甘情願去的,幫不了所有人,那能幫一個也是一個。”
桓漱石微笑著說完,突然察覺到浣娘沒反應,他立馬斂了笑,小心翼翼去看浣孃的表情,果然浣娘又哭了。
浣娘抬手在桓漱石背上捶了兩下,生氣地哭著道:
“桓漱石你個小混蛋!你要氣死我了!嗚嗚嗚!”
桓漱石立馬換上討好的笑,低眉順眼地道歉,哄著浣娘安慰她別哭了。
“小娘,我會好好保護自己的,真的。”
浣娘只會哭著捶他兩下,然後將自己的體己銀子拿出來支援桓漱石。
等到桓漱石長到十八歲,因他行善積德,在廣陵郡廣為人知,這自然,也被權貴們所知曉。
大明元年,以郡守為首,甚至請來南兗州刺史,這一眾權貴集會,單獨給桓家發了一張請帖。
桓老爺受寵若驚又心生忐忑,開啟請帖一看,不得了,居然是真心誠意請桓家四公子桓漱石。
桓老爺頓覺臉上有光,可又擔心桓漱石不懂這些權貴間那些規矩,會惹出些是非。尤其是,他看著自己貌若天仙質如璞玉的小兒子,他擔心桓漱石會叫人欺負。
桓老爺不敢叫桓漱石知道權貴之間那些齷齪下流的玩法,他幾乎是肯定桓漱石會被某個老變態看中,可他又怕桓漱石會反抗,給桓家帶來殺身之禍。
桓漱石看出老父親的憂愁,柔聲安慰他沒關係,自己懂得宴會禮儀,不會叫他失了顏面。
桓漱石被人接走後,桓老爺趴在浣娘懷裡痛哭流涕。浣娘似乎也明白了什麼,抓著桓老爺就打,兩人相擁而泣。
正如桓老爺預料的,桓漱石在宴席上一露面,就贏得了一片驚歎。
主位之上,驂帷暫住的南兗州刺史幾乎看得入了迷,桓漱石舉手投足間都似乎有一陣柔和的清風吹拂,他情不自禁地對桓漱石道:
“才比宋玉,貌若潘安。”
桓漱石知曉刺史在誇自己,起身行禮道謝,溫潤如玉的感覺,簡直叫刺史欲罷不能。
郡守瞧出端倪,刺史的眼睛都快黏到桓漱石身上了,別出心裁地將桓漱石安排在刺史身旁。
這位刺史大人在任期間,可是誰也請不動,難得他對桓漱石有興趣,加上他已收到皇帝敕令即將調往江州,郡守忙趁這次機會準備好好拉攏拉攏這位大人。
果不其然,宴席上,刺史誰也不理,只專注與身旁的桓漱石低聲細語,他問了些簡單的問題,比如祖籍何處,令尊如何,為何好善等。
都沒什麼好避諱的,也不怕連累桓家,桓漱石一一回答,甚至叫刺史從桓漱石口中得知了他的小字,刺史坐得更高,垂眸看桓漱石,眼神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