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主事之忠(第1/2 頁)
朱慈烺既已將話說到這個份上,諸位大臣自然也就大體明白了他的意思。
只是在具體謀劃的時候,各人對這次夜襲到底要達到一個怎樣的效果還是有不同意見。
按著常冠林所想,儘可能多的殺傷清軍當為此次夜襲的主要目的,而越其傑卻認為應當將主要精力放在破壞設施、焚燒糧草上面。
於此,朱慈烺等人可謂一竅不通,所以也就只能在一旁聽著兩人辯駁。
“越大人,您說的固然能拖慢韃子攻城,可誰又能說得清他們的糧草設施囤於何處?”
“遣三五強卒抓個韃子兵也不算什麼難事吧。”
“越大人,多鐸駐軍城外,定會以明哨暗哨相互輔助,這韃子兵真不是那麼好抓的。”
“那按你意思,夜襲人馬還未靠近敵營便被發現了?”
“正是。”
....................
“那還說什麼夜襲?!”
越其傑說話時好似有些動了真怒,而常冠林卻只苦笑一聲便細細解釋起來。
軍隊素養不同,對其夜襲成功的可能性也會隨之不同。
譬如亂民,在紮營時能想到留下崗哨便已難得,一旦遭遇夜襲除了大潰就無別路。
而似韃子這等強軍於紮營時必會佈下許多哨崗斥候,一旦被其發現便得猛打猛衝,趕在對方做出應對之前殺入敵營造成混亂。
否則夜襲便要搞成強攻,就如那夜的韃子一般。
如此一來還哪裡來的時間尋找囤積糧草設施的地方。
不得不說,越其傑雖也能算久在軍中,可於實操之上卻比常冠林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這便是文官領軍的最大弊病,無論其發心到底如何,可在制定計劃時卻免不了有些想當然。
話既說到這裡,也就沒有再辯駁下去的理由。
定下以造成混亂、殺傷敵軍為目的後,常冠林又就裝備說了一些,這次會議便到了選擇參戰部隊的時候。
老實講,這一點是朱慈烺最頭疼的。
現在他手裡有三支人馬,衛所軍、民壯、宿衛營。
排除掉需要守衛城池的衛所軍後,省下的選項就只有宿衛營和民壯了。
宿衛營那裡還好說,畢竟幫派爭鬥、夜間偷家這些勉強也能算是戰鬥經驗。
可民壯那裡滿打滿算也就訓了那麼點時間,哪怕孫、白復生想來也沒有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讓這些人成為精銳。
“殿下,防火、製造混亂也是需要人手的。”
也不知是不是常冠林不想錯過這次機會,反正在他嘴裡這些民壯雖不能當做主力使用,但用來輔助倒也是夠了的。
最終,英明神武的監國殿下決定,以宿衛營為主力,民壯為輔助對城外韃子實施一次報復性夜襲。
具體時間則需看當日的天氣情況。
切莫以為隨便選個晚上就能對敵夜襲。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先人能將天時排在最前面自然是極為看重它對戰局的影響。
就拿被困在安徽績溪的楊廷麟來說,若非大雨阻路,他怕是已率義民入了江浙境內。
這楊廷麟本以兵部職方司主事之身在盧象升帳下專司轉餉濟師,但在盧象升兵敗身死之後他卻因彈劾時任首輔楊嗣昌欺君罔上而被奪官罷職。
楊嗣昌死後,朝廷再度授他職方司主事,可未及赴任便又傳來了北京城破,皇帝殉國的訊息。
聞訊,楊廷麟跪地慟哭、幾近昏厥,隨即便於江西募兵北上。
之後弘光繼位,召其為左庶子,可他也不知出於何種考慮竟對朝廷的召募堅辭不受。
由此應天朝廷便已圖謀不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