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第1/3 頁)
&ldo;他們內鬥固然是一方面,但是咱們大齊軍隊強大也是一方面的,還有皇爺爺、父皇跟皇叔們齊心協力,方才能有今天。&rdo;
永寧帝作為大齊朝的皇帝,當然不能說自己祖先能夠打下江山是因為別人內鬥,那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因為他們大齊朝夠強大、夠團結嘛。
要不然當年的農民軍可不止他皇爺爺,李自成他們也夠強啊,李自成當年還帶著軍隊進了京城,將崇禎皇帝逼的上吊自殺了,大明朝就滅在他手裡,他到最後不還是亡還在皇爺爺手裡了嗎?
天璽帝自然明白兒子想的是什麼,他也知道他們大齊能夠笑到最後靠的還是自身的實力,但他之所以要在兒子面前兒子提出這個觀點,主要是為了讓他兒子能夠保持警醒。
就像當年他父皇帶著他們幾個兄弟將南明小朝廷滅亡之時,指著南明的降帝告訴他們兄弟,南明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他們內鬥,讓他們兄弟記住這個教訓,日後萬萬不可升起內鬥之心。
所以當父皇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他的那些兄弟們看出父皇囑意的是他,便直接帶著人馬到海外去了。
他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是因為父皇的威勢極盛,哪怕他們身上有軍功,手裡有軍隊,也根本無法違背父皇的命令,而父皇當時身體十分健康,等到父皇老邁,他這個太子之位也坐得穩固了,父皇又不是個戀站皇位,為了皇權兒子都心生提防的,京城根本沒有他們的機會。
另一方面也是他們兄弟幾個從小跟著父皇長大,感情非常深厚,根本不願意刀兵相向。
但是他們兄弟感情雖然深厚,不願意互相動手,他們手底下的人未必能夠互相忍讓。
而他們這些做首領的如果不能夠給手下人帶來利益,除了那些死忠的,其他人必定會背棄他們而去。
如果不想面臨這樣的局面,他們就必定會被手底下的人推著往前走,遲早有一天,兄弟之情會耗盡,他們不得不拿起手中的刀對著自己的兄弟。
父皇當年培養他們時最注重培養他們的大局觀,在他們這些兄弟眼中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私利,而是整個大齊王朝的利益。
他們非常明白,一旦他們這些兄弟們動手,對剛剛建立起來的大齊王朝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能動搖國本。
所以當他們知道父皇選擇的是他時,他的那些兄弟們便直接向父皇告辭,帶著人馬離開了大齊,到海外去建立自己的國家。
即便他們知道,他這個做兄弟的當上了皇帝也絕對不會薄待他們。
不過最優厚的待遇也不過是一個藩王之位而已,雖然大齊朝不會像前明那般把王爺當成豬一樣圈養,他們手中還能掌控著軍隊,但是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必定把他們當做眼中釘一樣死死地盯著,他們不管是願不願意,都要受到重重限制,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無拘無束。
與其留在封地上受到猜疑,倒不如出去拼搏一把,反正他們背靠著大齊朝,難道還打不過歐洲那些小國來的流民罪犯嗎?
父皇其實也明白,他這些兒子留下來肯定會面臨他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父皇既不願意看到兄弟殘殺,也不願意看到他苦心培養出來的兒子們困守在封地當中,像折斷那翅膀的雄鷹一般,再也無法在天空中翱翔。
所以父皇即便再捨不得他的那幾個兄弟,也只能夠無奈的將他們送走。
而到了他兒子這一代,父皇留下來的最後幾年已經把朝政都交給了他,他自己則在宮中培養幾個孫子,所以他的幾個兒子也選擇了他們叔叔伯伯同樣的路。
至於暉兒,皇帝現在也只有他這一個立得住的兒子,其他要麼早夭,要麼資質平庸,至於以後的兒子,跟暉兒年紀差距太大,只要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