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3 頁)
同時又害怕傅試將這件事宣揚出去,往他身上潑汙水,這件事情原本就有跡可循,而他的表現也實在是太有嫌疑,只要這事一出,他這個罪名絕對能夠坐實。
宋平章不由得心下暗恨家族給他找麻煩,他那個死有餘辜的堂兄是家族裡的人,難不成他就不是家族裡的人?
明明知道這件事一旦按照家族的意思辦了,他的前途只怕是要打上個折扣,卻還是以家族的名義給他施壓,但凡家族想著他就不會給他遞出這個訊息。
看來這回不能聽家族裡那些族老們的話了。
宋平章正待要說話,站在他身後的那個中年男子,站了出來,拱手道:&ldo;這件事倒也好處理,只要按章辦事就可。&rdo;
&ldo;按章辦事?可是有舊例依循?胡大人一向博文廣識,對這些舊例知之甚深,可為我們解惑。&rdo;一聽說能夠按章辦事,宋平章便立刻將話頭接了過來,只要有舊例可循,任誰也挑不出自己的刺來。
聽到宋平章的話,周旋和傅試兩人都將目光緊緊的盯著胡庸,一個是希望胡庸能夠開口將那個考生打落凡塵,另一個是希望他能夠開口為這個考生博取一線生機,兩種希望都寄託在一個人身上。
胡庸面對這兩人的目光,卻只是輕輕一笑,雲淡風輕的道:&ldo;這是太祖舊年的事了,太祖十三年的時候,也是在順天府,因那年大寒,考場中給考生準備的炭火不足,中途主考官下令給考生重新分發炭火,卻不料有一小吏不小心將一個考生的墨斗打翻,汙了捲紙,幾名考官商量之下便給考生多發了一隻蠟燭。待考試結束之後,主考官將此事上奏給了太祖,太祖便下令,凡是以後考試當中有因僕吏而耽誤考試的可依此例照辦,如今這局面不是正與當年彷彿嗎?&rdo;
&ldo;說的有理,說的有理,就按這個舊例辦!&rdo;宋平章聽完這話高興的一揮手,便把章程定了下來,周旋有心還想說話,但在宋平章冷冷的眼光中還是退縮了下去,傅試倒是想再為王玥爭取點福利,但想了一下,還是放棄了。
這裡不是府衙,他這個做通判的可以反駁知府,在考場上主考官最大,他們這些做考官的只是下屬,自己並沒有理由去反駁宋平章。
更何況,這傢伙抬出一面大旗來,傅試便是有縱橫家的口舌之利對此也只能無可奈何。
這個舊例辦的誰都不得罪,他若是再替王玥出頭只能是平白為他拉仇恨,罷了罷了,只希望王玥心志夠堅定!
既然已經將此事處理完畢,主考官宋平章便笑著安慰了王玥幾句,只說他不用擔心安心考試便是云云,傅試也只能夠順著宋平章的話,稍加安慰,也不敢再多說些別的,生怕招來嫌疑。
不過一會兒便有衙役取來一支蠟燭交到王玥手中,王玥便恭敬的行禮道謝,然後幾位考官便散了。
見考官們走了,王玥這才鬆了口氣,雖然這件事是他這個考生受損,但是事實上從頭到尾都沒有他插嘴的餘地。
王玥自然也不會像書裡的那些主角一般直接和考官懟上去,要知道只要他被錄取,這些考官們便是他的老師,而主考官更是他的座師。
官場之上,向來看重同窗、同鄉、同年以及師生關係,除了教授學生知識的老師也有錄取考生的座師關係。
在外人眼中,錄取考生的座師是對考生有恩的,而中國傳統的道德中最看重有恩必報,雖說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像三綱五常那般要求的那麼嚴格,但是學生敢對自己的老師大放厥詞,在外人眼中那就是失禮。
而如果老師對學生不滿意,哪怕是私底下說幾句學生不好的話,傳到外頭也會對學生造成不好的影響。
更何況他剛才看到了其中一名主考官對他抱有好感,是站在他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