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緣(第1/2 頁)
緣之所寄,一往而深。故人恩重,來燕子於雕樑;
逸士情深,託鳧雛於春水。
明代湯顯祖《牡丹亭題詞》中有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之所至,是一往而深,可生可死。緣之所寄,也是一往而深,不離不棄。
說情說愛,相思不閒,應該是年輕時候的事。那時,可以為了一個人跋山涉水,痴心到傾盡所有,慷慨到不要自己。到了一定年歲,所期待的則是平淡的相守,是溫柔的相依。與一人執手,無山盟海誓,無蜜語甜言,卻相濡以沫,暮暮朝朝。情如世味,宜淡不宜濃,過深則生厭,清淡則耐品。世間之緣,不論是人與人的相處,或是人與物的情分,皆令人一往而深。有時,人之情意,不及物之深濃。人乃萬物之靈長,有靈氣和精神,卻也多變幻。舊物有靈,不為時轉,不以境遷,你不棄之,它定長情相伴,不負不離。
我與江南園林的一株蠟梅,亦算是有一種心靈之約。十年前的某個冬日,與之不期而遇,一見傾心。它蒼樹虯枝,開滿了嫩黃的花朵,攀過古老的牆院,那般醒目,嬌柔美好。蠟梅的香氣,比之梅花,更有幾分冷香,遠遠便可聞到,卻又隱蔽難尋。
後來這些年,每至冬月,或逢初雪,皆會去往園林幽深處,與那一樹蠟梅,續一段前緣。甚至偷折一清枝,帶至家中,插瓶供養,與之朝夕相對,直到花枯萎謝。有時不忍捨棄,便乾脆擱置於瓶內,斜枝枯乾,亦別有風姿。我與梅園的梅花、西湖的山水,以及姑蘇的巷陌,還有烏鎮的溪橋煙柳,乃至故園的風物,皆有一段不解之緣。此身無論寄居何處,總會在許多不經意之時,對它們心生眷念,一往而深。它們比之與我曾經相識的故舊,更令人魂牽夢縈,刻骨難忘。
我深信,舊物之情深,遠勝於世人。山水梅花,翠竹明月,陪伴我經過了人世漫長風雨,記得我年輕的模樣,亦憐我今時之滄桑。它們對我貧時不棄,富時不離,十年如一日,我來時款款,去時亦淡淡。
有時想著,我不過是萬千行人中的某一個,與它們緣系今生之人,當是不勝列舉。然恰好這一個我,為之心動,願交付真情,此生縱遇變故,亦不改初心。我對人,也是真心,卻不及待物這般久長。人的一生,飄零流轉,無有定所,而物不歷遷徙,年年歲歲,為之守候,不言別離。
過往的故人,該忘的,皆已忘記,彷彿從未有故事發生,歲月一塵不染。不該忘的,也只是暫時停留,有一日終將刪去,毫無痕跡。並非無情,而是人生不該負重前行,過去的無論是溫暖還是冷漠,都已成往事。緣聚緣散,本是天意,何以值得一往而深。
世情迷離,人心難測,那時的知交,未必適合現在的自己。當你付出的時候,就知道一切不可挽回,而你所擁有的,也不一定就要償還。有時候,緣分與宿債令人糾纏不清,或許連自己都不知,你所在意的人和事,到底是因為相欠,還是真的需要。
有人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見一個可以為之生、為之死的人。為了他,心甘情願改變自己,輕易放下一切。到後來,這個人未必與你相伴同行,甚至一個轉身,便成了陌路。或也有廝守一生、白首相依的眷侶,卻亦不復從前滋味。
更多時候,人與人之間,則是凡來塵往,擦肩而過。無有緣分,就連換取一個簡單的回眸都是不能。世間風物都在轉變,何況人心,你寄寓厚望,多是冷淡散場。那些至死不渝的諾言,聽聽則罷,認真的人,多是會傷了自己。
昔日的漢唐盛世,也只是歷史上一縷煙雲,記住的人不多。當下所經歷的一切,亦是世人過目即忘的風景。最情深的,是王謝堂前燕,雖覓不見舊主,卻飛入尋常百姓家。任憑朝代更迭,世事遷徙,它們一